反垄断指南划违规红线 厂商争抢售后流失客源
不过,一位整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同质配件和原厂配件的流通,落实起来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同质配件的界定标准是什么?谁来界定?这都成为会上不少汽车企业和经销商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中国汽车维修协会秘书长魏同伟称,目前中国汽车维修协会正在搭建标准化委员会,促进标准体系建立,而同质配件的检测则由第三方具有国家资质且由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来承担检测工作。
但是,仍有汽车经销商集团的负责人表示质疑:“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程度,也将影响零配件的流通。”
今年1月1日起,《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但是,这并没有明确维修信息公开的程度,如果公开得不彻底,就很可能导致第三方维修企业购买的零配件不能使用。”上述经销商集团负责人表示。
“作为授权经销商,即使没有厂家的限制,我们也不会购买同质零配件,因为并不会带来利润的提升,而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维权的成本还将进一步增加。”上述经销商负责人表示。
厂商联手争抢售后流失客源
从各界车商代表的反馈来看,打破汽车零配件领域的垄断,加速同质零配件产品流通,依然具有不小的难度,但是这已经成为近期汽车业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
1月6日,《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办法》)正式发布。新《办法》指出,汽车供应者不得限制配件生产商的销售对象,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限制经销商、售后服务商转售配件。这一规定和《指南》草案如出一辙。
《管理办法》则要求汽车生产者在制作、生成整车维修技术信息过程中,需要配套供应商提供有关零部件信息的,供应商应配合提供。
“这一规定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汽车售后配件领域的技术垄断,破除市场不公平竞争。”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曾公开表示。
但是打破“技术垄断”的同时,也意味着车企长年所垄断的利润蛋糕被分食,他们也开始积极寻找对策。
一位德系豪华汽车品牌的经销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厂家已经推出了3~5年车辆维修优惠,部分车型配件享受7折的价格优惠,这部分利润损失,一部分是经销商自己承担,一部分则是厂家以返利的形式退还给经销商。”
“由于目前4S店售后服务流失的客户多为车龄为3~5年的车主,这一优惠的目的就是要降低价格,让流失的客户回归4S店。”上述经销商进一步补充。
此外,各家汽车厂商都在积极应对。上汽通用宣布,推出独立的零配件品牌“德科”,并在此基础上推广独立的售后服务品牌“车工坊”,吸纳现有的经销商投资建设独立的维修网点。
“随着价格下降,我们希望能够吸引那些去路边店修车的车主。”上汽通用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
有分析认为,在目前汽车零配件领域尚需配套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由汽车厂商和经销商联手布局售后市场业务,或仍将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因此急待规模化运营的第三方维修服务机构打破这一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