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汽车科技秀:中国本土车企几乎失声
车企在硬件上的优势,使它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路径与谷歌等科技类公司有明显区别。前者更倾向于“半自动驾驶”,不把驾驶权完全交给传感器和软件,随时可以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后者则完全抛弃了方向盘、刹车和油门,靠各种传感器和软件运行汽车。
这就决定了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道路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逐步量产最新智能技术,使它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声音越来越大,从话语权上盖过科技类公司。这次CES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车企也在做生态
自动驾驶技术之所以在汽车和科技领域如此炙手可热,是因为它是未来电动互联汽车社会的重要实现手段,而电动车则是主要的硬件载体。
在本届CES展上,电动车的概念虽然不新,但依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使用成本更低、续航里程更长、充电效果更好是电动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但除此之外,人们更关注的是车企如何在电动车上实现物联化。
与自动驾驶和电动化趋势相比,物联网各方面的条件已比较成熟。具备系统和软件优势的谷歌、苹果等科技类公司已经针对物联网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试图将各自软件系统嵌入到汽车的前装市场。这是科技类公司的强项。
正是意识到这一差距,之前,车企在物联网项目上,更愿意与科技类公司合作,实现自身在此领域的未来规划。但在本届CES展上,车企对外发出的声音,更多是要自行搭建生态。
比如宝马在本届CES展上推出的BMW互联系统,就试图为客户独立提供一套灵活、便捷的交通出行解决方案。该系统的一个核心展示是宝马的开放移动云平台,该平台能把所有智能设备连接起来,以实现真正连接的无缝数字生活。
福特的做法则更加大胆,它决定把自己的下一代车载智能系统SDL(Smart Device Link)开放给所有汽车厂商。尽管目前该系统只吸引了丰田一家盟友,但它已充分说明车企正用互联网企业的生态思维,以开放的态度营建自己的系统平台。车企要在物联网大潮中掌握主动权。
国内车企还在跟随
尽管在本届CES展上,汽车展位几乎占据整个CES会场的四分之一,风头明显盖过智能手机等科技类产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里除了北汽新能源,几乎没有自主车企的声音,而智能手机里有华为。
没有能够展示的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是自主车企在未来汽车竞争中的最大短板。尽管在国内,不少主流车企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发的模式,在自动驾驶、电动车和物联网领域频频发声,但这些技术仍处于跟随状态,拿到国际舞台上展示没有“抓眼球”能力。
“国内车企如果还不注重创新思维,未来发展会很麻烦。” 1月10日刚刚从美国拉斯维加斯回国的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是他看完CES展后的最大感触。
事实上,在本届CES展中有关中国汽车的最大声音,来自乐视,而它本质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的目的是通过造车,以互联网的生态运营方式对传统汽车进行颠覆。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 第1页:CES汽车科技秀:中国本土车企几乎失声
- 第2页:车企生态
- 第3页:CES汽车科技秀:中国本土车企几乎失声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