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汽车导向的城市化
保罗·诺克斯和琳达·迈克卡西在《城市化》一书中提到,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汽车导向的城市化,是美国城市发展的典型特征,汽车充当了城市蔓延扩展的先锋,其反过来强化了城市化的进程。
反思汽车导向的城市化问题,其实涉及的是管理城市增长的最佳方式的讨论,涉及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性化城市的问题。
汽车塑造了现代城市的结构和发展理念
肯尼斯·T·杰克逊提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人口增长了50%,而美国人拥有的汽车增长了200%,车成为一个人的身份象征,正如乔伊 斯·卡洛尔·奥茨小说中一个人物所想:“只要有自己的车,他就是个美国人,不会死去。”可以说,汽车从根本上重组了美国日常生活模式。约翰·B·雷在 1971年写到:“现代郊区是汽车的产物,没有汽车就不会存在郊区。”汽车和郊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汽车文化,这是多数美国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小汽车在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塑造了当代大都市的总体形态结构,促成了拥有复杂土地利用模式的多节点都市区结构,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即对移动速度的迷恋。
在汽车之前,城市中的移动都是生物体,譬如人、马车的移动等。出于日常移动的需求,城市街道开始形成。传统城市中,有着一座或几座中心广场,街道在那里 交汇相连,移动的人群向那里汇集,那里也是城市生活较为集中的场所;当汽车进入城市,人类缓慢的移动被认为妨碍了汽车通行,于是人车分离势在必行,汽车逐 渐取代所有其他的移动方式。在汽车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中,最为密集的移动往往不在传统城市的中心广场,而集中在庞大的快速道路系统中。萨奇·萨拉特在 《城市与形态:关于可持续城市化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工具,使速度与加速度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准。人们飞速地移动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 止或缓冲城市的高速运动,城市中的所有设计都是为了让城市移动得更快。这种飞速的移动,不仅完全消除了人的移动对汽车通行的妨碍,而且威胁到了人在城市中 缓慢移动的可能性。萨奇·萨拉特认为,现代主义破坏了建筑与街道之间的根本联系。它用公路取代街道,用孤立于公园中央的“生活的机器”取代建筑,破坏了城 市语言的真正句法。它割裂了人、街道与家庭之间的根本纽带,而这三者自人类定居于城镇之日起便构成了城市结构的起源。
汽车,造成了城市 的被逆转。斯蒂芬·马赛尔形象地说到,现代主义撕开了城市,将它内外翻转,把城市骨架置于城市躯体与血肉之外。刘易斯·芒福德说过:“我们现代的高速路系 统重复着铁路的多数失误,它楔入城市的心脏,一路拆毁城市中的房屋和建筑,毫无顾忌地拆散了空间。”罗伯特·M·福格尔森也认为美国人是在尽各种各样的努 力让城市适应汽车,高速道路、停车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就是最显著的努力成果。汽车导向的城市化,体现出的不仅仅是这些有形的东西,还有更为深远的城市生活 方式与发展理念的改变。汽车的广泛使用,逐步削弱了传统的大运量交通工具和步行系统,而传统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功能组织,正是建立在后两者的基础之上, 这一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了对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的理解。城市中心区曾确立的绝对统治地位以及内部功能的专门化,已经不复存在了,新型的交通-区位逻辑关系导 致了许多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乃至办公功能的分散化倾向。与沿快速干线向外辐射延伸的郊区所重塑的社会结构相类似,这种发展模式,以不同于传统城市的方 式集聚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其真正的问题在于“不是规划汽车和公路以适应我们的生活,而是人们迅速规划自己的生活以适应汽车”,因此,刘易斯·芒福德 建议人们“忘记可恶的机动车,为爱侣们和朋友们建设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 第1页:反思汽车导向的城市化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