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万销量背后的“喜”与“忧”
2013年,国产汽车销量达到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9%,再次创造全球汽车产销纪录。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连续5%以下低增长后,这样的成绩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巨大的汽车消费潜力和市场前景。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销取得快速增长,无疑是件好事。毕竟汽车产销量的增加,不仅是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更意味着更多人“汽车梦”的实现。然而,如果透过2100万辆这层鲜艳的外衣剖析高增长的原因,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令人欣喜。而潜伏在高增长下的隐忧,更是让2100万辆的成绩有些黯然失色。
快速增长的车市背后,显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2009年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到2013年迈上2000万辆台阶,我国汽车销量在4年内实现翻番。不仅连续刷新全球单一国家汽车销量纪录,更在2008年以来美国、欧洲面临金融危机,导致车市低迷时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不可否认,快速增长的车市背后,反映了旺盛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尽管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可能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不同地域和人群阶层在经济收入上的巨大差异,使得汽车市场具有保持持续增长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成为推动国内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最核心动力。
限购恐慌和“八项规定”成为车市超预期增长背后的隐性因素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已把中国作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在新产品研发和投放上更多考虑中国消费需求,这可以算是高增长车市带来的一大好处。不过,如果我们抛开广阔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消费需求,面对2013年车市高增长,仍然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这或许将使我们对车市的繁荣有更冷静的态度。
一方面是对所在城市限购的担忧导致的提前购车。2013年末,天津加入限购行列,令国内实施限购的城市增加至5个。在拥堵情况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限购这种“立竿见影、简单粗暴”的手段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今年7月,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曾提出8个存在限购可能的城市,而限购的传闻在一年中始终不绝于耳。
面对限购传闻,消费者的购车计划被大幅提前,而这从有限购传闻城市的乘用车销量增幅上可见一斑。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10个月,青岛、天津、重庆、武汉、石家庄、成都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显著高于全国平均15%的水平。而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看来,由限购恐慌导致的购车需求提前释放,大概对车市产生了2%左右的销量拉动。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