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 电动车真正的潮流是大众化产品
比亚迪的工厂里生产出第一辆插电混合动力 “秦“后,老板王传福就把纯电动车e6换成了秦,每天开40分钟上下班。
销售公司一帮人也没闲着,绞尽脑汁想怎么让“秦“博眼球。“土豪金已经打出名声了,给其他颜色起名,叫秦始黄、地主银怎么样?“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李云飞很认真地问记者。得到“挺好“的回答后,露出了一脸得意。
侯雁的想法更嗨,“哪天我们也学小米搞搞预售,反正插电混动销量也不大,还不玩得嗨一点。“秦在北京上市时,还确实搞了个挺有小米腔调的发布会。
王老板换车了,下面一帮人玩得也挺嗨。比亚迪的新能源市场路径也彻底换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混合动力为私人消费市场的主推产品;纯电动车退居二线,专攻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秦“几乎集聚了比亚迪目前所能拿出的所有技术:传统动力总成包括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箱;用五年时间改进的第二代电池、电机、电控技术。这些噱头秦的定价推高到合资品牌主流中高级车的价位——起价18.98万元。“以它上述两项表现看,3万多元的政府补贴,这个价位并不高。“王传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节油治霾反限牌
2008年,比亚迪就推出了第一代双模混合动力汽车F3DM。当年,这种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王传福不得不在深圳举行的发布会上传经布道,花了很多时间解释“双模“指的是什么。
不过,F3DM的市场化路径并不顺畅,过去5年只卖出了大概4000辆。“F3DM确实有缺陷,特别是搭载发动机过小等因素影响了它的实际使用效果。我们现在知道消费者的心态和希望,以及现有的环境能支撑什么样的模式。“
王传福分析大环境后,提出了趋势三论段,来论证中国汽车发展只能走通过混合动力车,演进到终极目标纯电动车。
石油依赖和雾霾是未来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中国目前汽车保有量大概为1亿辆,大概为10个家庭拥有1辆车,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未来汽车至少达到4亿辆,届时每年需要8亿吨石油。而目前中国57%的石油需要进口,接近60%的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雾霾天气在最近三年内,由重灾区华北加速度蔓延至全国,即使曾经认为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也难以幸免。王传福认为,雾霾加重很大程度源于中国近几年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汽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达到50%以上“。
城市越来越拥堵的交通,不止是影响了出行,也加重了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王传福以北京为例,认为空气质量变差的一个原因是,汽车平均车速剧烈下降,由2008年的平均时速35公里下降到20公里,至少多烧30%的燃油。按照研究机构统计的数据,车速每下降5公里,油耗增加19%。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