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网 |  广告业务:18638290033 ;联系QQ:380691300 ;新闻QQ:1002345041    
汽车搜索
河南车网 > 即将上市 > 上海车展12款老爷车汇总:劳斯莱斯领衔

上海车展12款老爷车汇总:劳斯莱斯领衔

新闻来源:汽车之家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4-23 00:00:00 评论:

    在上周开幕的上海车展上,除了有众多新车齐开绽放之外,不少厂家还带来了自家的老爷车参展,其中就包括了克尔维特C1、劳斯莱斯银魅,以及国产的北汽BJ-212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车的具体情况。


 

劳斯莱斯Silver Ghost银魅

生产年份:1906-1926年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劳斯莱斯带来了家族中曾经辉煌的Silver Ghost车型,虽然对于这款车型的具体年份我们已经分辨不清楚了,但是从车辆的种种特征中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它是一台1920年以后的劳斯莱斯银魅。劳斯莱斯银魅在历史上是劳斯莱斯Phantom(幻影(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的前身,在1906-1926年之间生产,当时也被叫做劳斯莱斯40/50。
 


 


 


 

    1907年,劳斯莱斯银魅在苏格兰参加了长度为24000公里的可靠性测试,最终在道路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完美的结束了测试,打破了汽车界当时的可靠性记录,因此它获得了“世界上最好的汽车”的名誉。


 

    最初的劳斯莱斯银魅是在德比工厂生产,而到了1921年-1926年则转到了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工厂生产。最初该车搭载了6缸发动机,排量为7036CC(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1910年排量升级为7428cc,而在1921年后,经过对点火系统的改进,该车的最大功率达到了49马力,与其匹配的变速箱前期为三速手动,1913年以后变为四速手动。


 


 


 

     进入上世纪20年代后,劳斯莱斯银魅的对手表现不断改善,因此它的优势不断被削弱,销量开始下降,从1913年的742台降低到了1922年的430台,于是劳斯莱斯计划推出了其替代车型Phantom(幻影)。当然也正是劳斯莱斯银魅这一款车型为早期的劳斯莱斯树立顶级豪车的高端形象。

标致301

生产年份:1932-1936年

    众所周知,在这一届上海车展上东风标致正式发布了旗下的全新入门级紧凑型车标致301,用此和现在热销的桑塔纳(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捷达(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等车型竞争,而为了更好的帮助全新标致301造势宣传,东风标致带来了标致在1932-1936年生产的标致301老爷车。


 


 

    要知道虽然现款标致301定位于一款入门级紧凑型车,不过80年前的标致301它可是一款名副其实的中型车。当时它除了有四门轿车外,还有敞篷、轿跑及货车版本,车身尺寸上,其不同车型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000mm-4800mm、1440mm-1600mm、1480mm-2450mm。


 


 


在外观设计上,老标致301轿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车身采用了3块车窗,同时车身设计四四方方,而尾部有个小小的溜背。


『标致301敞篷版』


『标致301轿跑版』

    动力方面,老标致301搭载了1.5L直列四缸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35马力/4000转,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3速手动变速箱,后轮驱动,当时启动车辆的方法不仅有最古老的手摇式启动,它还配备了启动马达。

    在先进技术上,当年的老标致301率先配备了前独立悬架系统,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一个先进的装备,而后悬架则采用了传统的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

 

捷豹C-TYPE(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

生产年份:1951-1953年

    捷豹C-TYPE又名捷豹XK(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120-C,“C”就是竞赛的意思,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在捷豹的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一款名为捷豹XK120的车型,而捷豹XK120-C即捷豹C-TYPE就是基于捷豹XK120打造的主要用于比赛的车型。捷豹XK120是1948年首款搭载捷豹全新XK发动机的车型,当时这款车型测试时的极速达到202公里/小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车。


 


 

    1951年,捷豹C-TYPE被正式打造出来,外观设计上非常圆润,这样的造型更多是基于空气动力学的考虑,同时为了达到轻量化的目的,捷豹C-TYPE还沿用了捷豹XK120的管状车身结构和铝制车身,以及取消了地毯、娱乐设备及门把手等部件。在1951-1953年共计生产了55台。


 

    动力配备上,捷豹C-TYPE沿用的是捷豹XK120车型上的3.4L直列6缸发动机,最初动力上由捷豹XK120的180马力提升到了207马力,而到了1953年,捷豹C-TYPE的动力更加强大,其最大功率已经达到了220马力。


 

    说到捷豹C-TYPE就不能不说它在勒芒赛事上的成就,在1951-1954年参与的4年勒芒赛事中,捷豹C-TYPE共计获得了2次冠军。其中在1953年,由汉密尔顿·邓肯和托尼·罗尔特驾驶的捷豹C-TYPE赛车不仅赢得了最终比赛的胜利,而且还是以当时勒芒赛车历史上第一次平均速度超过100英里/小时(约合161公里/小时,实际成绩为170.35公里/小时)的成绩获得大奖。


 

    说到价值,当年的C-TYPE车型的售价为6000美元,不过在2003年海外媒体的报道中表示,当时一款保养状况良好的捷豹C-TYPE的价值可达40万英镑,而1953年赢得比赛的勒芒赛车价值更可达200万英镑。

 

捷豹D-TYPE

生产年份:1954-1957年

   英国传统汽车品牌捷豹曾经有着极其辉煌的赛事成就,2013年上海车展上,勒芒赛事王者捷豹D-TYPE也亮相捷豹展台,捷豹经典的“赛事绿”涂装至今仍为车迷们所津津乐道。此前,这台有着辉煌战绩的捷豹D-TYPE赛车在国外曾被拍出374万美元的天价。


 


 

    D-TYPE是捷豹于1954年5月设计完成的,它是此前C-TYPE的后续车型,和C-TYPE一样,D-TYPE也是一款原厂生产的赛车。D-TYPE那标志性的巨大尾翼是由Malcolm Sayer设计的车身稳定器,其有助于提高D-TYPE在勒芒赛事中的车身稳定性。


 

    捷豹D-TYPE的车身采用镁合金材质,其很多设计都借鉴了当时航空领域诸多技术。为了能让D-TYPE变成一款公路车型,捷豹也做出了一些妥协,比如增加了一个座椅、一个车门、增大前挡风玻璃面积,并加装了一个轻质车顶。


 


 

    捷豹D-TYPE搭载3.4升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52马力(186kW)/6000rpm,最大扭矩328N·m/40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4速手动变速箱。在赛场上,凭借着压倒性的空力动力学优势,捷豹D-TYPE长距离直线赛段最高时速可达278km/h。


 


 

    捷豹D-TYPE从1954年诞生到1957年停产,一直没有间断参与勒芒24小时耐力赛,并且在耐力赛中大获成功,以1957年赛事为例,五辆以个人名义参赛的D-TYPE分别斩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位的好成绩。


 


 

    除了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当中表现抢眼外,在1950年代中期,捷豹D-TYPE赛车也曾被私人车队选用参加美国的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12 Hours of Sebring),并获得了1955年的冠军,这也是捷豹赛车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赢得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的冠军。

捷豹E-TYPE

生产年份:1961-1968年

     众所周知,“跳票”40年之久的捷豹F-type(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在本届上海车展正式亮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捷豹将自己“压箱底儿”的宝贝都拿了出来,其中还包括了捷豹E-TYPE车型。


 


 

    1956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后,捷豹汽车公司暂停了赛事方面的投入,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开发民用版本的全新车型。为了达到更轻、更小、更快的目标,捷豹在开发后期车型时运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及更加轻量化的材质。经历EA1、EA2两款概念车的研发后,捷豹最终于1961年日内瓦车展上正式推出了图片上这款E-TYPE跑车。


    捷豹E-TYPE的外观由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Malcolm Sayer亲自操刀设计,前格栅的“抿嘴”造型搭配两个椭圆形大灯,使得这台车在优雅中略带一丝卖萌的潜质,细腻圆润的车身线条犹如水银泻地一般贯穿车身的每一处。这便是E-TYPE,即使它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速度机器,它也必须保持自己绝对优雅的身段。就连恩佐·法拉利也毫不吝惜自己的对这台车的溢美之词,称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汽车。当年这款捷豹E-TYPE跑车共有两门硬顶Coupe及两门敞篷版车型可供选择,不同车型的车身尺寸也有所不同。


 


 


 

   与“倾国倾城”的外表相匹配的,是相对朴实简约的内饰设计风格。竖直的中控台并没有过多线条或造型,除去驾驶室前方的仪表盘,捷豹E-TYPE中控台上半部分也被功能不同的各式仪表所占据,数量不多的按键、拨杆则水平排列在中控仪表下方。如果说E-TYPE的外观能够让人疯狂的话,那么它的内饰则似乎是要将人拉回清醒的状态。


 


 

尽管是由赛场到民用的转型产品,但E-TYPE的舒适配置却依然少的可怜,只有一小部分车型拥有冷风空调及可调节靠背的座椅,其他车型则仅有一个重量1300kg左右的单体车身。


 

    不过,当年买这台车的人可不会在乎有没有这些配置,当时民用版本的E-TYPE共有3.8L及4.2L两款直列六缸发动机可供选择,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260马力与270马力。如此强劲的动力加上拉风的造型,这台捷豹E-TYPE当时俘获了不少人的“芳心”。

阿斯顿·马丁DB5

生产年份:1963-1965年

    有一款车,它陪伴了车迷与影迷度过了50年的时光,也在流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凝结成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相信不少朋友已经猜到了,它便是阿斯顿·马丁DB5,一款伴随邦德驰骋了半个世纪的“特工专车”。


 


 

    众所周知的阿斯顿·马丁DB系列车型是为了纪念1947年-1972年公司掌门戴维·布朗而生产的,“DB”则是David·Brown的首字母缩写。作为DB系列的第五代车型,阿斯顿·马丁DB5无疑是这个家族中最出名的一位,在半个世纪伴随邦德驰骋的日子里,无论邦德的人选如何变化,DB5却始终保持着它那高贵的气质与优雅的身段。


 


 

    相信阿斯顿·马丁DB5这副优雅、绅士的模样不少朋友已经非常熟悉了。镀铬的网状大嘴、突出的镀铬前杠以及毫不夸张的双圆灯造型,使得整车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车身线条圆润流畅,溜背的造型更充分展现了它的贵族身段。阿斯顿·马丁DB5长宽高为4570mm×1676mm×1320mm,与现在的保时捷911(车型 配置 图片 报价)尺寸相仿。


 


 

    与这无限绅士的外表相匹配的,是同样超凡脱俗的内饰。木质的大尺寸三辐式方向盘非常抢眼,各式仪表盘复杂而不凌乱的摆放在驾驶员前方。中控台造型简洁明快,摆放在正中间的钟表则将整车的气质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如果是在007系列电影中,它还会拥有弹射座椅、机枪、撒钉器、洒油器等装备。


 


 


 

    动力方面,当年的阿斯顿·马丁DB5搭载了一台4.0L直列6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84马力,最大扭矩390N·m,最高时速可达233km/h,0-100km/h加速时间在8秒左右,与之匹配的则是一台5速手动变速箱。

北汽BJ-212

生产年份:1965-1992年

    北汽BJ-212最早在1964年开始研发,当时时任我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指出,以BJ-210为基础设计一款车身尺寸稍大、四门、双座、宽敞舒适的军用指挥车,其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嘎斯”69,在六个月后,北汽就试制出了BJ-212型越野车。1965年,BJ-212系列越野车正式定型。


 


 


 

    当年的BJ-212采用了可拆卸式的软顶设计,主要用于指挥员乘用、武器运载等用途,该车采用前后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具有相当强的越野能力,1966年终于实现量产。车身尺寸上,其长宽高分别为3910mm、宽1760mm、高1880mm,轴距为2310mm。


 

    动力上BJ-212吉普车搭载了一台排量为2445cc的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采用四轮驱动,前后鼓式刹车,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3速手动变速箱,其最大功率为75马力,最大扭矩为172牛·米,车重1395kg,最快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小时,百公里油耗约为14L。


 


 


 

    在中国发展史上,毛泽东在北京多次接见“红卫兵”均乘坐了BJ-212,因此拥有历史烙印的BJ-212成为了那个时代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就此,也开始了长达40多年辉煌的传奇历程。

克尔维特C1

生产年份:1953-1962年


 

    二战之后,众多欧洲的跑车涌入美国,成为了当时富人和明星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当时表现最为突出的就要数捷豹XK和MG了,而当时通用汽车的传奇设计师哈利·厄尔(点击查看哈利·厄尔传记)看到当时美国跑车市场的潜力,于是他说服了通用的高层领导,开始研发一款双门跑车与欧洲车对决,当时通用还特意为这款运动跑车在雪佛兰旗下开辟了一个新的子品牌-克尔维特。


 


 

    1953年纽约车展,克尔维特第一次正式亮相,当时生产了300台,马上被抢购一空。随后在1954年,雪佛兰不仅增加了产量,而且在车型上也进行了微调,包括增加了全新的三种车身颜色,在这次车展上展出也正是1954年款的克尔维特C1,红色也正是后来新增车身颜色的一种。据说红色的克尔维特C1只生产了100台,其稀有程度可见一斑。外观尺寸上,1954年款克尔维特C1的长宽高分别为4501mm、1849mm和1331mm。


 

    其实从1953年到1962年,克尔维特C1共计存在了9年时间,最早出现在C1上搭载的是一款3.9L的直列6缸发动机,被称为“蓝火”,1954年出产的车型在此基础上做了细微调校,功率增加到155马力,与发动机匹配的是2速自动变速箱,此后追求动力的美国人不断将动力提升,采用了更为生猛的V8发动机,也配备了燃油喷射系统,功率则飙升到360马力,同时还增加了3速手动和4速手动变速箱。进入60年代,C1的外形也有了很大变化,包括增加了硬顶,尾部的造型也更为动感。

   如今克尔维特已经发展到第七代车型,虽然外形到内饰、发动机已经被武装成为通用旗下最劲爆的超级跑车,但它对于美国精神的传承始终没有改变。


 


 

第一代雪佛兰Bel Air

生产年份:1953-1954年


 


 


 

    1953年至1954年推出的雪佛兰Bel Air拥有敞篷车、硬顶轿跑车、双门和四门轿车几种不同车型,Bel Air以独特时尚的设计语言成为当时汽车设计领域的标杆,引领了一股美国汽车设计新风潮。车展中亮相的这台雪佛兰Bel Air为四门轿车版,大面积的镀铬装饰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一辆经典的美国车。留意眼前这辆车,你仿佛能发现曾经美国车在细节之处的把控,车窗及前后车灯全部被镀铬装饰所萦绕。虽然年代久远,但不难发现Bel Air代表了当时美国汽车在营造豪华感上的强大功力。


 


 


 

    雪佛兰Bel Air的内饰同样极具五十年代美国车的特点,尺寸超大但握感极细的方向盘、贯通式前座椅和与车身同色的中控台韵味十足,样式简单的车门板上货真价实的皮革营造出极强的层次感和豪华品味。1953年的Bel Air可选装动力转向和空调,1954年则增加了电动座椅和电动前车窗等在当时先进的配置。


 


 

    雪佛兰Bel Air车长为4966mm,轴距达到2921mm,搭载一台3.9L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17马力(86kW)3600rpm,最大扭矩277N·m/2000rp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3速手动变速箱和2速自动变速箱,最高时速为137km/h。

第一代雪佛兰Malibu SS

生产年份:1965-1967年

     本届上海车展亮相的老爷车众多,其中还包括雪佛兰旗下第一代Malibu SS车型,它诞生于1965年,当时这款车的全名为雪佛兰Chevelle Malibu SS Hardtop Coupe。Chevelle是雪佛兰旗下的主力车系,拥有四门轿车、双门轿跑以及软顶敞篷等多种车型,而SS则代表着最强的运动性能。


 


 

    这台Malibu SS采用双圆灯设计,扁平方正的前格栅被一条镀铬金属条分为上下两部分,车头由中心点向两侧略有倾斜,发动机舱盖上锋利的棱线更为它增添了硬朗的气质。


 


 

    与那个时期大多数美国车一样,第一代雪佛兰Malibu SS车身平直修长,线条简洁流畅。长长的车尾让人一看便能联想到那个时期的美式火箭车,不过Malibu的车尾并没有硕大的尾鳍,简单的车尾造型使它显得非常稳重。不仅如此,经典的“埋轮”设计也同样出现在了这台Malibu SS身上。


 


 

    内饰方面,这台诞生于60年代的Malibu SS展现出了它的历史韵味,内外双圈的大尺寸方向盘无疑是那个时期的典型代表,造型平直的银色中控台及装饰条则为整车内饰增添了些许高雅与精致。凹陷的圆形仪表盘、数量不多的控制拨杆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很好的起到了点缀作用。


 


 

    除此之外,这台第一代Malibu SS还配备了特殊版本的轮毂,并张贴了带有“SS”字样的车身标识,蓝色的真皮座椅与全车真皮内饰同样将整车的质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年第一代雪佛兰Malibu有直列6缸以及V8两个不同版本的多款发动机发动机可供选择,图中这台车搭载一台2速自动变速箱。当时使用自动变速箱的Malibu SS车型共有搭载4.6L V8发动机、5.3L V8发动机高低功率共三个版本,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98马力、254马力以及304马力。

别克Riviera GS(里维埃拉GS)

生产年份:1965-1975年

    在今年上海车展的别克展台上,我们看到了别克历史上的一款性能车-别克Riviera GS,它是别克Riviera的性能版,诞生于当时美国肌肉车横行的年代,而别克Riviera GS也正是其中的一员,在当时它被称作:“有史以来最美的美国车”。


 


 


 

   别克Riviera GS系列是1965-1975年生产的别克Riviera的高性能版车型,当时它被定位于一款私人的豪华轿车,采用两门四座设计。外观尺寸上,其长宽高分别达到了5283mm、1938mm和1346mm,轴距为2972mm,外观设计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其采用了隐藏式前大灯和黑色硬顶设计。


 


 

   动力系统上,别克Riviera GS采用了7.0L V8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60马力,最大扭矩630牛·米,海外媒体实测其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7.8秒,官方公布平均百公里油耗为28.4L,极速为196公里/小时。


 


 


 

    在上世纪60-70年代,正式美国肌肉车盛行的年代,那时候的美国每个汽车厂家拼的就是大排量、高性能和大尺寸,但是在进入70年以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大排量的V8发动机车型逐步被V6发动机取代,而别克Riviera GS这样的车型也逐步被“迫害”停产。

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

生产年份:1980-1985年

    1980年至1985年生产的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其外形设计极具当时美国车的年代特征,棱角分明的车头采用大面积的方形金属材质进气格栅,宛如一座宫殿般矗立在车头正中,使得赛威前部造型格外端庄。四个方形大灯分布在进气格栅两旁,象征着美式豪华感的大面积镀铬保险杠则是凯迪拉克赛威的标配。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车身尺寸为长5202mm,宽1814mm,高1379mm,轴距2896mm。


 


 

   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的车尾设计独树一帜,仿佛像那些年代更为久远的老爷车致敬一般采用斜背设计,乍一看仿佛是一辆两厢车型。横条状尾灯放置于车尾下端紧贴后保险杠,尾灯正中还嵌有凯迪拉克徽标,以体现美式豪华车设计的细节之处,多条幅镀铬轮毂搭配白壁轮胎使得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有着别样的美式复古韵味。


 


 


 


 


 


 

    1980年至1985年间,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搭载了一款排量为4.1L的V6发动机,V8发动机则有4.1L和6.0L两个排量可供选择。另外,一款排量为5.7L的奥兹莫比尔LF9350型柴油发动机也被用于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中,与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自动变速箱。其中4.1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136马力(100kW)/4400rpm,最大扭矩271N·m/2200rpm,0-100km/h加速时间为13.8秒,最高时速175km/h,综合油耗为14.7L/100km。第二代凯迪拉克赛威6年的生命周期内总产量为198155台。

总结:

    时至今天,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被各大厂商看重,借助车展这样大的平台,各大厂商也都使出浑身解数,在展出自己全新车型的同时也不忘将其和自己历史结合起来。对于我们车友来说,在欣赏如潮般新车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车型。也正是这些老车成就了一个车系、成就了一个品牌、成就了一个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购车微信号:380691300 团购QQ群:339523925)
团购车型(必填)
团购车型(必填)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请正确填写11位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备注

您有任何购车疑问都可以填写在这里(包括价格、保险、上牌等等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