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的商业逻辑
以色列集团掌门人阿丹·奥弗也许不会意识到,酷爱汽车的他不经意间携手中国车企奇瑞汽车,创造了一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全新模式,并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
早在六年前,阿丹·奥弗和奇瑞汽车掌门尹同跃达成共识,双方合资成立一家全新的汽车生产企业,欧美汽车发达国家和中国本土都是这家企业的目标市场,观致汽车的前身奇瑞量子于2007年12月正式诞生。
截至目前,观致汽车打造的世界级高管团队已经磨合成型,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位于江苏常熟、临近奇瑞捷豹路虎工厂的观致生产基地也已经蓄势待发,甚至经销商的拓展工作也已经初步完成,明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将是观致汽车在中国的首次展示平台。
尽管争议和质疑一直伴随着这家诞生不久、品牌源自中国的中外汽车合资企业,但观致汽车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不疾不徐地践行自己的商业逻辑。
从量子到观致
2011年11月29日,一个形似“寻呼机”的LOGO和一个让业内人士都感到陌生的品牌开始在微博上出现,引来行业内议论和好奇声一片。
中国经济时报彼时受邀参与了观致品牌的发布全程,仅从发布会的创意、档次和效果来看,观致汽车已经颇具国际品牌的风范,但对于眼光苛刻的媒体而言,这不足以说明观致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与会的媒体人私下里依然持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做出观致将会昙花一现的结论。而此后参观了观致位于常熟的生产基地,大家才第一次确认,“观致要动真格的了”。
2007年12月,奇瑞就已经与以色列集团达成了合资协议,当时规定以色列集团以现金出资,奇瑞以技术和厂房出资,成立一家中外股比为55∶45的全新汽车合资企业进军中国乃至世界市场。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奇瑞量子股东双方的股比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奇瑞追加现金投资,变成了50∶50的标准汽车合资企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在经历了大量筛选之后,奇瑞量子董事会最后确定了“观致”作为新合资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名称的方案,而观致的英文名Qoros是全新打造的英文词汇,意味着品质和融合。
至此,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公司观致汽车正式诞生。
观致汽车现任副董事长石清仁实际上是观致汽车项目的设计者之一。“最初的想法是把源自欧洲的一些汽车技术核心理念和知识,与中国低成本制造两端的优势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最初与奇瑞谈的计划。 ”石清仁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计划在不断进行改善。 ”
向墨守成规说不
据观致汽车有关负责人介绍,奇瑞和以色列集团为打造观致投入巨资,遍邀在著名汽车企业工作过的精英人才加盟,其目的只有一个:把观致打造成为一个源于中国,在世界上与大品牌分庭抗礼的汽车品牌。 “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观致汽车的确在按照既定的模式和目标前进着。 ”一位观致内部人士说。
[!--empirenews.page--]
在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中,大型汽车集团、民营自主品牌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构成了现有的汽车生态格局。而观致却不同于以上任何一种模式,原因在于观致的外方股东并非汽车生产企业,而只是怀着进军汽车业的美好愿望。
奇瑞纵然在中国汽车市场浸淫多年,但对于观致汽车的业务并没有过多干涉。身为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观致汽车董事长的郭谦,也给予了旗下团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双方的目的很简单,即用充沛的资金、国际化的团队、先进的技术再加上政府的支持让观致汽车在世界汽车激烈竞争中有所作为。
石清仁介绍说,中国汽车品牌和汽车企业在欧美发达汽车国家是偏向负面的,认为中国自主制造的产品无法达到很高的水平和质量,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技术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体系,在研发和开发上是不够成熟的。
观致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用在各大世界级汽车企业工作过的精英人才,与世界级的汽车产品研发机构合作,打造高品质的、为世界所承认的汽车品牌,力图扭转中国制造在世界汽车行业中的负面形象。
事实上,正是由于外方股东并非身在汽车行业,中方股东奇瑞只是参与大战略方面的决策,让观致汽车有了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经验,不在墨守成规反而成为了观致最大的竞争优势。
平台的诱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致汽车副董事长石清仁像一个称职的猎头,成为吸引众多高端汽车人才加盟观致的磁石。在现有的观致汽车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中,几乎全部来自宝马、萨博、沃尔沃、通用等国际一线汽车品牌企业。
现任设计总监何歌特曾为宝马MINI设计总监,在汽车设计领域享誉多年,这也让观致的产品在外型上保证了相当高的品质,而石清仁的游说工作是何歌特加盟观致的重要原因;新近加盟观致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范星槎则在网通、电讯盈科、麦肯锡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观致由产品研发、质量把控等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组成了豪华的管理团队。现任汽车总成执行总监毛杰为原萨博公司整车集成总工程师;汽车工程执行总监施可原为宝马集团整车性能及底盘总工程师;物流总监狄迈克为前通用汽车国际运营中心供应链与物流总监;首席财务官孟广满为前福特中国财务总监;产品管理总监白柯南原为沃尔沃产品与业务拓展总监;售后总监贾凯文原为捷豹路虎全球服务运营总监。
据了解,观致汽车高管团队中绝大多数为外籍人士,能够在一个全新的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是这些汽车精英们愿意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重要原因,对于他们而言,全新的事业发展机会是最大的诱惑。
当然招揽精英人才也让观致汽车承担了巨大的人力成本压力。石清仁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20%的人承担最重要的80%的工作,虽然单个人成本很高,但真正找到非常有效率的人,他们的付出也远远高出预期,实际上是节省了总体成本。
一个值得提到的细节是,石清仁为了更好地跟公司董事长郭谦和员工们沟通,主动放弃了豪华的大办公室,而搬到了郭谦办公室旁边的相对较小的房间,而且办公室房门始终打开,提升沟通和工作效率是石清仁真正的目的。
[!--empirenews.page--]
蓄势待发
2013年3月,观致汽车首次亮相日内瓦车展,推出其主要面向中国和欧洲年轻消费群体的全新产品系列,紧接着的4月份上海车展,将是观致向中国公众展示自己的平台。
改变中国汽车制造给外界留下的模仿和抄袭印象,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真正的实力,是观致汽车的重要使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首席设计师何歌特打造的观致首款车型是一款紧凑型四门轿车,诠释了现代欧洲品味所激发的设计灵感。
本报在此前举行的观致汽车车型赏析会上看到,尽管只是1∶1比例的模型,看不到内饰的设计,但已经展示了宽敞的内部空间和时尚美观的造型设计,该款车的定位则是最受中国和欧洲消费者欢迎的紧凑型车市场。该款车型预计2013年起在中国及欧洲同步发售。
石清仁介绍说,观致的所有产品在设计时都遵循最严格的国际安全、质量和环保标准,并立志获得2013年Euro-NCAP安全性测试最高的5星评级。
观致汽车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对高度差异化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观致专家团队分布在位于上海的运营中心以及常熟总部——该地区正日益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据点。观致汽车生产基地初始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并将逐步实现45万辆的最高年产能。
凭借着截然不同的公司架构及商业模式,观致汽车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行业中占据了特殊位置。“我们通过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将本土品牌及合资公司的优点整合在一起。 ”石清仁说,“我们100%控制和拥有自己的品牌、设计以及技术,完全独立地运作,而且没有历史束缚,这正式观致的核心优势。 ”
石清仁介绍说,观致汽车在品牌诞生之初一直致力于满足中国和欧洲年轻客户的需求。这群未来的消费群体与这个品牌一样,不能容忍低劣的质量与驾乘体验,他们更欣赏雅致的内饰和外观设计、在享受愉快的驾驶乐趣的同时与世界时刻保持连接。
“产品规划方面,观致率先上市三厢紧凑型轿车之后将推出两厢版本,这更加适合欧洲市场的需求,一部集合SUV和两厢车优势的跨界车紧随其后,相应的混合动力版本也会推出,之后的计划还会不断演进。 ”石清仁介绍说。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观致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模式框架下运营的公司,我们应该在其创立初期给予足够的宽容和期待,毕竟观致汽车体现了创新和尝试的勇气,如果能取得阶段性的成功或者真正在世界汽车版图上站稳脚跟,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