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事故揭露市场乱象 环境混乱无人监管
河南车网转载:上周,浙江温州和江苏南京各发生一起中小轿车“豪吻”劳斯莱斯的事件。豪车天价索赔案,顿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豪吻”回放:
雅阁“轻吻”劳斯莱斯 1月31日,温州市民朱小姐驾驶广本雅阁汽车,“轻吻”一辆价值1000多万的劳斯莱斯。由于三责者险只买了20万,负全责的朱小姐为劳斯莱斯的“轻伤”付出了18.8万元的“自费”,相当于损失一辆新的雅阁。
菱悦撞上劳斯莱斯 2月14日,南京一辆东南菱悦轿车与一辆价值1200万的劳斯莱斯幻影限量版发生碰撞,警方判定菱悦车主小刘负全责。劳斯莱斯车主见小刘为至少80万的赔偿费用即将倾家荡产,动了侧隐之心,决定自掏腰包修车。(后此事被指商家炒作)
成都发生“中国第一撞” 前年9月,一辆货车在成都成龙大道一路口连撞劳斯莱斯、兰博基尼、保时捷的交通事故,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撞”。4S店称维修费用将超过200万元。货车车主称:“我们买了保险的。该赔就赔吧。”
豪车“只换不修”是修车贵的主因
“由于豪车市场占有量较少,赔付标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某财险公司理赔部负责人说。一家进口车的经销商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不负责维修,但如果车子发生事故造成损坏,4S店售后有种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只换不修。而豪车一旦发生碰撞,哪怕只撞坏个大灯,维修费用最少也是万元起价。
关税、运输费加之各级商家层层揩油筑高配件价格
为此,腾讯汽车(微博)电话采访了燕骏集团(原燕宝集团)管理人士,该人士称,由于多数豪车皆采用全铝材质车身结构,这种材质在碰撞后是无法进行修复的,只能采取更换配件的做法,这是导致豪车修车贵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豪车的配件都是进口国内,高额的关税,加之运输费用和厂家、代理商的层层利润,更使得配件价格高的惊人。
提高第三者责任险投保额度,可转嫁风险
针对机动车的保险险种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家强制投保的险种,即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交强险;二是车主可自由选择的险种,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机动车车辆损失险、机动车全车盗抢险等,这类保险没有强制性,属于商业险。
交强险是一种限额性的第三者责任险,对方死亡或伤残最高赔偿11万元,医疗费最高赔偿1万元,财产损失最高赔偿2000元。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是指合法驾驶人在使用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的车辆时,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目前各保险公司出售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投保限额一般是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递增的。只要对方的损失在自己的投保额度范围以内都可以进行赔付,也就是说车主购买了额度5万元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机动车出了交通事故后得到的保险赔付最高为5万元,以此类推,最高赔偿标准为500万元。
太平洋保险业务员在接受腾讯汽车采访时表示,在选购保险时,是完全可以规避类似“雅阁车主”自掏腰包修车的情况发生的。她介绍说,如果投保人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可以在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时尽量提高保额,同时“三者险不计免赔”最好一并购买,这样在出现索赔时保险公司就会全额赔付。
现身说法:豪车维修暴力昭然若揭
笔者本人在去年底曾追尾一辆大众进口途锐SUV,笔者全责,在事后的维修清单上,配件价格让人难以置信。以下是清单价格明细:
排气尾管16422元,后保险杠导流板9498元(一个长约1.5米,宽20厘米的黑色塑料板),后保险杠电眼底座左侧1270元(个长约20厘米,宽10厘米,厚约0.5厘米的黑色塑料板),后保险杠支架左侧523元,后围护板2350元,后保险杠卡扣446元,维修和更换配件工时费共7810元。
幸运的是笔者投保时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和三者不计免赔,保险公司为此全部买单。这仅仅是一辆不足百万的豪车,虽然笔者没有为此付出像雅阁车主那样的代价,但是这里面的暴力却昭然若揭。
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部门出来对此监管?没有一个保险公司跳出来喊“亏”?原因似乎只有一个——他们都从中“获利”。
市场环境混乱无人管 消费者投诉无门
腾讯汽车编辑以维修配件价格过高为由拨通了北京市发改委的价格投诉电话12358,受理投诉的接线员告诉笔者,汽车维修的价格是由各地的汽车维修管理所来制定价格区间,发改委不受理此类的价格投诉。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向物价局举报,对方称物价局早已经被摘牌。
随后记者又拨通了北京通州区汽车维修管理所的电话,对方称目前汽车维修管理所对4S店的定价行为无权干涉,他介绍说,现在汽车维修管理所的价格标准还是20年前改革开放前制定的,包括维修工时费和配件价格,执行标准还是20年前的,改革开放后就市场化了,汽车维修管理所对商家的这种行为也毫无办法,只能车主与4S店自己去协商解决。
采访后记:
物价局被摘牌,发改委不受理,维修管理所管不了......记者投诉了一圈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只能自己与商家协商解决”,真的映了那句“宰你没商量”!
如果依据汽车维修管理所的说法,这似乎是“市场化”造成的后果,相反,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市场化不充分”造成的怪象。希望这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让部门间相互推诿,消费者投诉无门的现象少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