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整车制造”为何不再鼓励?
河南车网转载: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日前对外发布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
本次《目录》修订,考虑到国内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中删除,纳入允许类;在鼓励类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条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利用外资鼓励类中删除,是由于中国整车制造能力已经有些过剩,整车企业过多。这是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作出的正常调整,不存在收紧的问题,也不会影响现有的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继续经营。
整车企业过多有产能过剩风险
目前国内汽车整车企业有130多家,是世界汽车大国中最多的。前十家国内汽车集团产销量占83%左右,其余企业仅占17%的市场份额。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大而分散的局面始终未能解决。因此,严格控制新增整车企业已然成为一项共识,对外商投资也不例外。
由于前两年国内车市形势好,汽车厂家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大产能计划,一些新建项目可望在今明两年投产。随着车市增幅放缓,一些厂家的新增产能可能会放空。从遏制汽车产能过剩出发,对整车项目的审批这两年一直在收紧。但这并不意味着收紧外商投资汽车产业的政策,只是引导外资投向更有市场前景、投资回报更高的项目。
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政策并未改变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核心。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跨国汽车巨头相继在中国设立了合资整车企业,还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巨头来华投资设厂。这些合资企业,带来了技术、资金和车型,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产轿车70%是由合资企业生产的,利润最为丰厚的中高端轿车,基本上是合资企业的天下。外商投资汽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中国生产销售,中国已经成为大众、通用等跨国汽车公司全球最大的市场。
随着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市场。在汽车后合资时代,中国政府鼓励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汽车研发中心,投资汽车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引导外资投向汽车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新《目录》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加了鼓励类条目,减少了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同时,取消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有股比要求的条目比原目录减少11条。二是促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目录》鼓励类第十九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详细列出了鼓励外商投资的项目,包括:汽车发动机制造及发动机研发机构建设、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上述项目包括升功率70以上的汽油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等一系列中国汽车产业短缺的技术。由此可见,中国并未收紧外商对汽车产业的投资,只是把投资重点从整车制造转向汽车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