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市不冷,豪车热销为哪般?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11月中国广义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35 66万辆和124 56万辆,环比分别上升8 5%和12 1%,但同比分别下降0 2%和2 9%。乘联会表示,同比负增长的态势在12月将延续。另外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516.06万辆,同比增长3.15%,,较去年同期回落31.85个百分点,今年10月份的汽车销量,按照传统金九银十的说法应该是旺季,但环比却回落了7.37%。
这里面有两个概念,环比和同比。在传统销售旺季的10月,汽车销量环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在传统销售淡季的11月,环比却上升了12个百分点。显然汽车销售市场正在悄然回升,我说的冷市不冷即是就此而言。现在汽车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即车市遭遇寒流。这种观点是基于同比的数据而得来的。而谁都知道同比即是和去年同期相比。而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长显然有大一部分是虚的,是政府刺激的结果,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这一点我在《究竟是谁在推动中国车市的发展》中有详细论述。即是如此,今年1到10月的销量同比仍增长了3个百分点。较去年高达40个点的增长率,回落30左右的百分点,应属正常,回落的正是由政府买单的那部分。至于11月,同期下降近3个百分点,综合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也并不足以说明中国车市就处在冰河期。如果说遭受打击,那么车市回落影响的只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他们首当其冲地遭遇政策性的寒流。但整个汽车市场,特别是高端豪华系列依然呈现“火爆”的态势。
在过去的2010年,中国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销量达到1800万,今年有望突破1900万台。市场规模是10年前的20倍。12月2日,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截至11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3亿辆,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许多城市已进入汽车社会。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774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4%,成为汽车构成主体。
在这个庞大的所谓第一大汽车市场里,外资控制的高端豪华乘用车成为这个寒冷冬季的一团火焰,使年终的中国车市在冰冷的外衣下却炙手可热。
[!--empirenews.page--]从11月总体排名看,在具体车型方面,也是高端车最吃香。帕萨特接近1.7万辆,再次夺得了B级车销售桂冠。天籁、雅阁、凯美瑞、索纳塔、迈腾销售均不俗,全部突破一万辆。而奥迪A6L销量也再次破万辆。
而另一组数据则更能说明“高处不胜热”。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际车企超豪华品牌的市场增幅高达115.8%,无论是保时捷、宾利,还是劳斯莱斯和英菲尼迪,都无一例外地将中国市场列为全球最关键的战略市场。宾利今年1到9月份在中国的销售量是1103台,增长84%;宝马截止10月份销售量为49.59万台,同比增长44.5%;英菲尼迪1~10月份同比增长70%。,而雷诺截至10月份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交车18,313台,同比增长63.4%。而刚刚过去的11月,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销量同比增幅超过8%,而中国市场销量为18067辆,同比增长24.1%;前11个月累计销量170112辆,同比增长30.8%。奥迪在中国依然保持了最大单一市场桂冠,销量达29861辆,同比增68.8%;前11个月累计销量283600辆,比去年同期的209752辆增长35.2%。今年前11个月,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销售整车近3.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65%。在这3.7万辆的销售业绩单中,捷豹占5100辆,同比增长110%,路虎销量近32000台,同比增长60%。这些骇人的数据和中国整个乘用车销量2.9%的下降相比,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冷市不冷,豪车这般热销的深层原因在哪里?是市场的客观需求?还是中国真的遍地黄金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分析指出,中国大陆人口的70%生活在全世界的贫困线以下,他们每天的消费支出还不到世界银行公布的最低贫困线标准,即每天1.25美元。另外,中国大陆城市里大概还有两亿左右的所谓白领;这里包括北京讲的所谓蚁族,一个月一、两千块钱,租不起房子,要几个人合租一间,生活非常艰苦,到了周末能吃一碗牛肉面改善一下就心满意足了。这一群人北京有几十万,郑州也在20万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人现在生活压力非常大,即便月薪在万把块钱,很多人也是“月光族”,到月底就花光了。不久前还有一个报道,是关于中国大陆一个白领阶层家庭的。如果他们生一个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他们要为这个孩子准备多少钱;分析的结论是:一个城市的白领家庭,如果现在生一个孩子要把他抚养到大学毕业,这对父母要准备46万。也就是说对很多家庭来说,要不吃不喝好多年。对他们来说生活是很艰难的,虽然并不贫困,但是也决不宽裕。另外还有两亿左右的由于下岗、退休的人,现在工资收入水平很低的、或者退休金水平很低的中老年人,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很艰苦。
[!--empirenews.page--]就是说,在中国90%以上的人是买不起汽车或者不敢奢望买车的。更何况豪车?那么,中国的车市,甚至是成百万上千万的豪华车市究竟是谁在推动着迅速升温呢?
无疑,是少数先富起来的人把豪车市场给撑起来的!然而,这些靠勤劳和打拼创下产业的少数巨富,真的到了可以一掷百万甚至千万买一部汽车,而连眉毛都不眨一下吗?而据豪车的经销商们说,中国豪车的买主正在越来越年轻化,甚至80后、90后者也为数不少?我真的为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而惊叹!财富的聚集竟可以在这么年轻就完成了?我可以断言,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或许这就是所谓“中国特色”吧!
所以,豪车市场的高温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所致:炫富心理、末日心态和“中国特色”。炫富心理是中国汽车市场不成熟,信仰和文化缺失的重要表现,这一部人包括少数暴富的投机分子,和寄养在他人货币之下的“寄养一族”。炫富和挥霍成了这些人现实价值和填补空虚的一种方式。以郭美美为代表的炫富“富二代”应属此类。末日心态则是伴随着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和玛雅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的到来,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玩世理念,在刻意挥霍资产。同样是一种信仰和文化双重缺失的表现。而“中国特色”造就的一部分富裕阶层,他们在财富的累积上是轻而易举的,用举手之劳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这一部分人挥霍起来是无所顾忌的。豪车也成了他们标榜身份的一种手段。
[!--empirenews.page--]
还是雷克萨斯品牌前负责人曾林堂的妙语一针见血:在美国,汽车是工具;在中国,汽车是道具。
如果我们稍微有点血性,是不是可以这样问一下:你的生活和工作真的需要汽车吗?汽车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你真的觉得拥有一辆汽车的意义在你的生命中是最高的吗?我不知道,当你知道满街奔跑的汽车属于中国自己独立品牌的仅占不到30%的时候,心里怎么想?不要说什么国产化,只要一辆汽车的外壳上烙的是人家的品牌标示,无论你在汽车部件上实现了多少的国产化,你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在为别人鼓吹!在为别人宣传一种文化!为别人创造辉煌!更何况你一掷数千万甚至上亿去购买一辆实际价值在百万左右的所谓豪华车。说到本质,这是一种对“侵略”的笑纳。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像红旗、上海、长城、江淮等,在整个车海中微乎其微。看看中国的若干大汽车基地,几乎都是“租界区”。真正的“中国汽车”难见其踪。
谁在驱动着中国豪车市场的升温?中国汽车市场成千上万亿的资源和利润,有多少留给了中国?更不用说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和民族文化了!中国真的是世界发达国家了吗?我们的财富积累真的到了可以慷慨挥霍的时候了?
(河南车网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