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网 |  广告业务:18530998050发稿 ;联系QQ:380691300 ;新闻QQ:1002345041    
汽车搜索
河南车网 > 车市评论 > 入世十年 中国汽车两不足

入世十年 中国汽车两不足

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1-24 00:00:00 评论:

        河南车网转载:       日前,中国汽车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一次汽车论坛上,对入世十年中国汽车的发展提出了两大不足:一是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二是自主品牌发育弱。

  王侠认为,中国汽车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本质上是“市场换技术”策略的不可持续。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产销量也位列世界第一。但“量”的赶超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王侠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还是不足,大多数核心技术仍然被国际跨国公司所垄断。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既需要客观认识,又需要深入检讨。”王侠说。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合资合作,以“引进制造技术”为落脚点,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广阔的市场并没有换来更多核心技术。

  “我想不仅因为外企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核心技术转移出去,更因为‘核心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是换不来的,只有具备充分经营活力的中资企业在一个适当的平台中(如中外企业合作或竞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王侠说。

  在王侠看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所需要的汽车产品核心技术是难以再通过市场换来的,必须要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

  对于自主品牌发育不足的问题,王侠认为其实质是内资企业与国外企业对汽车市场的争夺问题。目前已不是讨论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使自主品牌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问题。

  加入WTO十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迅速,国内市场份额从不到2%到超过25%。然而普遍存在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品牌档次偏低、市场认知度不高等缺点。

  王侠认为,造成这种局面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过度重视规模扩张而忽略了品质管理,一直以来存在的“扶大”政策导向,造成了汽车企业的规模扩张偏好;二是由于我国汽车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落后,导致了汽车产品质量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混乱状态;三是产业的组织化发育程度低,内资汽车企业在产品出口中的协调不够,产生相互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危害到“中国汽车”的整体品牌形象。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购车微信号:380691300 团购QQ群:339523925)
团购车型(必填)
团购车型(必填)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请正确填写11位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备注

您有任何购车疑问都可以填写在这里(包括价格、保险、上牌等等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