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豪华品牌激烈角逐 中国消费者收益多
河南车网转载:来自巴伐利亚的奔驰、宝马和奥迪齐齐聚集在古老的神州大地,最初最年轻的王者奥迪取得了那顶王冠,可是,老牌的王者奔驰和宝马并不肯放弃自己在中国称王的雄心,于是,一轮轮的王冠争夺战,由三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强者,在华夏大地上上演得激烈而精彩。
销量竞逐
2011年上半年,奔驰在全球创下新记录,达到61.05万辆,同比增幅为9.7%。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创下了9.22万辆的新高,同比增长幅度为52.3%;
宝马品牌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7.8%至68.9861 万辆,今年上半年,宝马品牌在华销售达113169辆(不含MINI),同比增长59.1%。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5系,总销量35643辆,同比增108.3%;MINI前6个月总销量达8445辆,同比增长89%。
奥迪全球销量65.30万辆汽车,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17.7%,其中SUV车型销量的增长最为显著。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14.1万辆,同比增长了28%;
在全球,三者之中,宝马不仅涨幅第一,销量也位列三大量产豪车的首位。而在全球当中,中国销量成为理所当然的王冠上最中心最明亮的宝石。
2010年:全中国年销量-奥迪:225588辆,宝马168998辆,奔驰147670辆;
2009年:全中国年销量-奥迪:157,188辆,宝马:90,536辆,奔驰:6.85万辆;
2008年:全中国年销量-奥迪:118,118辆,宝马:65,822辆,奔驰:3.87万辆;
2007年:全中国年销量-奥迪:100,888辆,宝马:51,588辆,奔驰:3.06万辆;
2006年:全中国年销量-奥迪:80,808辆,宝马:36,357辆,奔驰:2.12万辆;
2005年:全中国年销量-奥迪:58,878辆,宝马:23,595辆,奔驰:1.15万辆;
自中国成为世界新贵以来,奢侈品、豪华车,在这儿找到了乐园。奥迪最先在中国投入生产,奔驰也在利润的驱使下,开创了本土以外算一个合资生产厂,宝马更是不肯放弃,当年看上中国汽车新贵华晨汽车(微博) ,落地生产,2009年以前,在中国销量几乎是奔驰的两部。黄灿灿的黄金面前,雍容华贵的豪华品牌全都放下架子,在中国竞逐得风声水起。
产能竞逐
2011年5月19日,从2003年7月第一辆国产BMW下线,到2007年初累计生产5万辆汽车,从2008年10月突破10万辆到今天迎来第25万辆下线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近日,宝马集团宣布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承诺,对新工厂的投资由起始阶段计划的5.6亿欧元增至10亿欧元,加快冲压车间、新涂装车间和新工厂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新工厂尽早具备年产20万辆的产能。位于大东区的宝马工厂也将争取达到年产约10万辆的规模。这意味着,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将在中期拥有总共30万辆的总产能。这里会有新的BMW车型投产,包括BMW X1。
而就在2010年,宝马开始了新一轮的加盟经销商竞逐。全国一二线大城市,想要加盟宝马销售网络的人,各显身手。
一贯慢腾腾的奔驰,也在中国第一次表现出了高速“奔驰”的风采:一是北汽集团刚在德国和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总投资额约20亿欧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确定未来5年的投资规划;二是7月9日,北京奔驰全新发动机工厂在亦庄奠基,一周之内还将上市新款C级轿车。
除2011年中型豪华越野车GLK实现国产外,另外三款奔驰紧凑豪华车型的国产计划也将于2013年逐步实施。据说,三款奔驰新一代紧凑豪华车型可能包括奔驰A级车、B级车,以及一款全新开发的紧凑级豪华越野车。而新发动机工厂除发动机总成的装配、试验和检测之外,还承担奔驰国产车型零部件的生产。 “十二五”期间,北京奔驰将每年引进一款新车,产能也同步每年扩充10万辆。
去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与奥迪的差距是3.7万辆,今年上半年则缩小到了2.5万辆。表面上看,宝马与奥迪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一汽-大众奥迪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只是暂时的。
今年2月,奥迪经历一次长达30多天的产能调整,所以在第一季度的销量仅比宝马高出1.3万多辆;在第二季度,奥迪即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坡路”——即使在被公认为销售淡季的五六月份,依然实现了大幅增长。
[!--empirenews.page--]不可否认,产能是奥迪最大的局限。长春的产能目前已经到了极限,新工厂要投产还需两年时间,所以目前只能“在现有产能范围内进行有限能力排产”,也就是减少一些车型的生产,增加另一些车型的生产。
但是,奥迪经销商网络拥有最高的城市覆盖率,一线城市100%覆盖,二线城市91%、三线城市20%。覆盖率水平远远高于竞争对手。2002年到2010年,奥迪累计9次摘得J.D.Power公布的“中国汽车用户服务满意度”冠军和“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冠军。到2015年,在中国的产能将从目前的近30万辆提升至70万辆,2011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目标也调升至30万辆。并且把握十足,信心满满。
捍卫王冠
自1990年,中国一汽安装了奥迪轿车组装线(日生产能力达50辆)以来,在中国20多年的耕耘,奥迪这个在三大豪车中的后来者,于中国市场成为当然的王者。尽管奔驰和宝马这一对儿死对头紧追不舍,试图重新拿回曾有的王冠,可是,就算在销量最好的2010年,也有7万多辆和5和万多辆的差距。几万辆,甚至相当于有些中级车一年在中国的销量,何况是全球豪华品牌,其中的差距,无法用普通的标准来衡量。
尽管宝马的奔驰都在提速,但是,想要夺回王冠,在中国市场显得难度非常之大。
一是奥迪入华最早,在中国拥有“官车”的声誉,“大小是个官,都坐四个圈”,这种影响,无论是奔驰还是宝马,被其自身的品牌定位所局限,几乎没有夺取的可能。尽管近年公车改革有所影响,但是,广泛的基础却不会被随便动摇,当然,奔驰和宝马要加大公车采购份额,难度同样增大。
二是无论奔驰还是宝马,其车型谱系都无法比上奥迪。2010年,一汽-大众奥迪先后引进、生产了奥迪A5/S5系列、奥迪a3 Sportback、新奥迪TT系列、奥迪q5等近十款高效车型。奥迪a6L、A4L和Q5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开拓者和冠军车型,更占有各自细分市场超过四成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奥迪A6L共销售111,128辆。奥迪A4L共售出55,686辆,同比增长46%,超过了上一代A4全年销量的2倍,相当于主要竞争对手同级别车型的销量之和;奥迪Q5实现销量32,466辆,远远超过主要竞争对手同级别车型的销量之和。在“一汽-大众-奥迪销售百万辆庆典”活动上,张晓军说:“22年来我们共推出了国产和进口车型总计16款。目前一汽-大众拥有国产奥迪A6L、A4L和Q5三大系列共23款车型,国产车的产品线丰富程度远远超过竞争对手。”2010年前三个季度,奥迪国产车型的销售比例占到86%,远远高于竞争对手国产车型的销量。
三是得益于进入中国二十多年,经销商遍布全国,而且占据着各大城市最有利的地方;零部件国产化率十分高,备品配件也非常充裕,物流畅通,售后到位且价格实惠。
而奔驰只是于最近才宣布新的发动机工厂将担任一些零部件的生产。而且,在销售上,受累于两个奔驰的利益之争,互相扯皮,今年年后由于北京奔驰整顿销售网络,还出现了北京部分经销商反水事件,至今还是余波未平,传出北京奔驰的经销网络将要并入奔驰中国经销网络的消息。另外,经销商队队伍的不齐心,使得大幅度降价成为奔驰的心痛。一时间,还未见彻底改善的可能。
宝马的追赶相对奔驰来说,比较急切。近年来,宝马启动了“宝马之悦”活动,力图使得自己融入中国文化,效果明显,雪洗了之前不利的声誉。近年扩充的经销商队伍,也是一支插入市场的利器。
三大豪华品牌,各有挟自己的品牌之威,互不相让地在中国展开新一轮竞逐,得益的,却是中国的广大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