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CA主席:低碳时期汽车的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车网转载:尊贵的女士们、先生们,在我正式演讲之前向说几句,简单地介绍OICA,世界汽车联盟组织。OICA代表世界范围的工业结构布局,OICA有40个会员。这些会员代表着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OICA积极地参与一些技术、法规、标准的制订。并积极地参与各种车展。待会OICA的秘书长会跟大家详细地介绍我们这个组织。
在20世纪的下半叶汽车产业有着稳定的增长,去年汽车产业破了新高,比前一年产量增长了1600万辆,但我们这行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石油的短缺,以及08、09年的金融危机,危机当中汽车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这个行业很快在危机中恢复。这张图跟大家表明世界汽车产量的情况。另外一张图是欧美等国家产量的情况。美国基本上主导着汽车产业。然后是欧洲,再是亚洲。亚洲在全球产量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亚洲现在大概占到全世界汽车产量的50%,而中国在亚洲国家是最重要的市场。
08、09年危机之后,2010年我们全球生产将近7800万辆汽车。亚洲产量占了一半,同时在研发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投入。汽车行业在研发上投入6百多亿欧元,研发新的技术来改善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性能问题。根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汽车研发占世界研发非常大,全球前20位研发里有5大研发投入来自于汽车公司。很多的研发由汽车者制造商自己来进行研发,从此以外汽车研发还与机械、材料的研发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所以总的说对于研发的影响是很大的。汽车行业也创造了非常多的就业机遇,根据国家的统计,汽车行业直接雇佣8百多万名的员工。每一个直接的员工又会和5个相关间接的人来进行工作、配套,总体上来看整个行业在全球里直接、间接的员工数占到5千万左右。
经济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运输行业。根据我们行业统计来看,经济增长和货物运输有很大的相关性,这是欧洲十五国的统计,可以看到在GDP和大陆运输的相关性,以及工业和民用的运输。通过一些配送系统来进行运输。最后生产的产品才能够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还有很多的材料回收、利用,这也取决于运输。另一方面的运输还取决于基础设施,这样才可以达到优化成本来实现非常可靠的安全性。到08年年底可以看到不同的寻常下跌情况。经济出现下跌,但对于我们的运输影响不大,因为运输有很多方面得到库存方面的保障。
这张是欧洲的一个图,经过增长来看,不管是人,再或者是客运、货运。客运的增长比较多。对于每一个人员而言,长途旅行会增加,但在特定人口群中我们的旅客需要更多的移动性来进行运输。经济增长和长途的客运,或者出差也是正相关。对于汽车保有量来说,人均GDP在不同国家预计情况来看是00年和50年进行比较,按照对数来计算,可以看到汽车的保有量每千人到达6百到8百辆车时候增长不是很快。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它会加速。
印度和中国发展来看,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和印度会变成最大的圆球,他们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红色是人均车辆保有量的趋势。从2000年到2050年在运输方面的变化来看,人公里数每年的单位数,欧洲的能源局预计我们的运输和汽车保有量会继续保持增长,如果仔细看一下它的平均值就可以看出我们运输在北美和西欧都会有增长情况。虽然北美增长比较慢,最大的增长来自于东北,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
关于和运输相关的气侯变化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对运输的需求影响,尤其对货运需求有很大的正相关性。根据这些预测来看,我们必须要解决新兴国家的二氧化碳问题。另外,根据官方数据来看,运输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到全球总排量的17%左右。因此运输行业的减排也是政府进行二氧化碳减排工作的一部分,在这里面汽车的制造商在二氧化碳减排上也会每年数亿百亿计的研发费用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汽车必须要是公众能够承受得起的价格,这样才可以起到减排的作用。减少二氧化碳减排总体战略包括对现有的内燃机进行优化,比如对于动力总成的优化,还有小型化、起停系统,这是与汽车本身相关的开发。还包括一些材料的氢量化,再就是减少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再就是采取替代燃料,以及采用电子化的运输,柴油混合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但有技术还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对于二氧化碳全球运输业减排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交通管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绩效,尤其是导航系统,再就是交通流量的优化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物流、货物运输优化系统等。
车辆技术和规定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所在,我们政府也需要提供一些基础设施,消费者要改变自己的驾驶行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它提供了一个法律法规来供行业遵守,表明我们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要是一致,有轨迹可循的轨道,并且要有很好的安全性。要能够非常稳定地进行实施。世界汽车组织工作作为我们汽车行业和国际组织机构之间的桥梁。中国由于是非常重量级汽车行业的选手,因此在全球里面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期待着中国汽车协会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全世界也仰仗中国。
就讲这里。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