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合资品牌成本控制不强 自主胜出
河南车网转载:
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赵福全
吉利带来47件展品和三个主题公园
腾讯汽车:赵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吉利集团在上海车展上的带来重点车型?
赵福全:2011上海车展吉利的参展主题是品质吉利,不是简单强调规模,更多强调我们产品的质量。不仅仅是为了车展,更多为了企业长远发展,我们立足品质。这也是我们战略思路的很大转变,吉利围绕着如何提升我们的品质。
我们的制造、技术、采购、销售、管理方方面面的品质有更大的提升。这次上海车展我们带来47件展品,其中整车是37款,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10台。帝豪9辆,英伦9辆,全球鹰10辆。另外10款车更多是为了展示不同的技术含量,技术内容。我们有三个主题公园,这个主题公园也是去年北京车展(微博)之后我们第一次提出来的。
中国的车展里面,我们是第一次提出公园的概念,那里面人们可以尽情放松享受展品的特色和内涵。三个主题公园,包括安全技术主题公园,低碳技术主题公园,动力总成主题公园,两个体验中心。一个是我们汽车智能化体验中心,我们做了一个台车,建立一个展馆。
通过声、光、电,让人们感受吉利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包括指纹的控制技术,无钥匙技术,智能净化空气,内饰点亮系统,可以通过声音控制的电话,还有自己选定的颜色。我们放音乐的时候,可以和智能灯联系起来,随着振幅频率的变化,颜色也是会变化的。包括音控技术,语音识别技术。
还有一个是BMBS主动安全主体公园,去年有,但是去年只是一个公园,今年是一个很大的体验中心。我们也带来了将投放市场的熊猫纯电动车的全解剖车。还有代表我们主动安全技术的全解剖车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全解剖车。
腾讯汽车:从光度到深度,完全体现非常不同的吉利。
赵福全:说句心理话,我们是3000平方米,整个参展商里面我们是前排。这个面积和我们预期的还是有点小,组委会对我们非常支持。这点也体现出来组委会对自主品牌,对吉利崛起的高度认可。不过开始我按照4000平方米展品的准备,有10台车忍痛割爱没有亮相。包括曾两次亮相车展的跑车吉利虎GT。
腾讯汽车:因为参展面积不够?
赵福全:对,全新的车还会亮相,这个车已经参展了两次,尽管是两次,但大家对好的东西还是百看不厌的。大家还是很认可这个理念,这些车我们这次都没有带来。
从“技术吉利”向“品质吉利”升级
腾讯汽车:您刚才说,吉利未来的发展是要提升品质,我们看很多自主品牌,它所发展的,追求的高端,追求数量。跟咱们吉利追求品质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咱们吉利怎么来看待追求品质这个东西?
赵福全:你追求高端是所有自主品牌努力的诉求,您追求数量有大的销量它背后要有支撑。凭什么能走高端,简简单单说我做的车大,排量大,是走不了高端,消费者并不买单。得有支撑,这个支撑就是产品更多是精品,精细化。消费者不愿意为质量比较低劣的产品买单。
这一次我们提出了品质吉利,无论是走高端还是想提高质量,都要有一个优秀的品质支撑。实际它背后的东西是品质,这也是我们这次提出来品质吉利的原因,也是支撑我们打造品牌向高端走。同时我们追求更大的一个消费群体的认可,是所谓的质量的核心。我认为和大家所努力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车展做一款简单的概念车,炫一点,达到短期的目的难不难,也挺难的。五年前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做不到,但是今天我觉得不太难。把这些东西落实,变成实实在在支撑企业发展的,让消费者花钱的更难了。这是我们自主品牌相对比较缺少的,没有这个东西走不了太远。花10块钱买张票赚眼球,挺难的。掏出来几年攒出来的钱,每个月有车贷,最后认可你的产品,这是更难的一件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强调品质的吉利是完全正确的。
腾讯汽车:作为一个品质吉利,把品质作为核心的东西,有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才能说这个品质吉利有一个阶段性的成功?
赵福全:这不是我能够简单回答的,可能是一个集团大的战略来决策。但是这个战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现在我们终极的目标,把我们产品做的精,做的细,做成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这个品质吉利也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好,最好的是要有高性价比。
简简单单的高质量,成本下不来,消费者买不了单,我认为也不好。企业发展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品质吉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阶段赋予不同的内涵。吉利要成为有一个竞争力的品牌,受人尊重的企业,这是我们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腾讯汽车: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我之前听说咱们要做技术吉利。
赵福全:技术吉利是北京车展我们打出来的参展主题,做品质吉利不是不做技术吉利,品质吉利是深化的,所以我们集团经营大纲里面讲,深化技术吉利的同时,向品质吉利转型。来把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技术吉利不是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也不是说我们以后不做了,是要不停地追求。既使是大牌的企业,不在技术上做长期的投入,你可能赢的了一时,赢不了永远。品牌支撑的是产品,产品要有内涵,之所以要有技术含量,一方面是法规的要求,安全、低排放,另外一个是消费者愿意买单的。你的车比别人更省油,你的车的噪声比别人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向世人展示,所以我们打出了技术吉利的口号。
今年不是丢掉技术吉利,技术吉利是应该做的事,而且已经做的很好了,怎么做的更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技术吉利支撑的品质吉利是空中楼阁,我的研发战略没有因为这个东西改变。
腾讯汽车:它是一个升级的概念。
赵福全:是的。
摩卡概念车并非作秀 已有量产计划
腾讯汽车:我们今天看到上海车展吉利带来了包括吉利摩卡概念车,您能详细介绍一下摩卡这款车吗?
赵福全:这个有太多可说的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这个级别的车展上亮相,来应对未来的节能环保,尤其是现在大家在中国炒的比较热,而且大家还比较担忧交通拥堵。这个交通拥堵不是北京的问题,是世界大都市的问题。
我们的道路是按照汽车的保有量不太大设计的,13亿中国人,很多人有汽车梦,能够实现了,就会出现这个情况。这个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北京出现了摇号,这些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我认为永恒的解决办法是不能靠这个的。
当然这些东西也不是主机场能够解决的,主机场设计不出来一个交通工具,既能够感受到汽车给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又能像摩托车一样有最大的灵活度。这是一个很大的思考。我们提出来交通无障碍,我们的摩卡实际上在汽车里面隐藏了一台全尺寸的可折叠的摩托车。这个摩托车在交通拥堵的时候可以释放出来,他就可以驾驶这个车,通过车与车的缝隙,走街串巷。
堵车的时候,司机可以把这个车停在途中,小孩可以出去玩,太太也可以出去买东西。平时这台车正常用的时候,你在里面看,根本看不到3.5米的长度中会暗藏这么大一个玄机。
我们怎么设计的?摩托车的后轮安放在中控台底下。在第二排的两个座椅中间,有一个扶手,这个扶手是摩托车的座椅。第一次实现了摩托车车把可折叠。折叠起来之后,摩托车车座后面安了一个拉手,可以出入电梯和停车场。就是像一个拉扛箱一样。这才说了这个车的功能的三分之一。
这个摩托车释放出来之后,有一个很大的行李厢。市场上的轮椅,可以全尺寸放进去,轮椅可以作为行动不方便的人的一个工具。摩托车可以释放出来残疾人车,无障碍车可以推上去。行动不方便的人可以自由行动,这是三分之二的好处。
我们这个摩托车的动力可以和整个轿车的动力互相组合,他们作为动力源可以互相利用。摩托车和前面的轿车传统的发动机组合在一起,就是混合动力。前面的轿车,如果是纯电动,后面的摩托车也是纯电动这两个电池可以能源互换,利用。
电量比较低的时候,摩托车的电池可以为轿车利用,作为动力驱动。避免了带一个摩托车,浪费了很多电池,同时摩托车电量比较低的时候,五分钟可以从这个轿车充电,实现了动力能源的互换,互用。
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一般的轿车是前驱。他们两个一起联动的时候,这个轿车变成四驱,所有的东西合在一起我们有60多项专利。这是我们百分之百的独创。这些功能合在一起放在比熊猫还要小的空间里。
腾讯汽车:重新开发一款?
赵福全:就是熊猫的平台,我们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这个平台,我们还是很自豪。目前为止,很多人看到之后非常吃惊。摩卡可以理解为魔力的魔,变幻无穷,也是摩托车的摩。这个车到目前为止很让人兴奋,说句心里话,这个车主要的产业化问题全都解决了。要想量产很快就可以启动,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做秀。
这个车已经做了两年,去年北京车展本来想参展,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多伦的优化,今天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了。
[!--empirenews.page--]腾讯汽车:我之前看到做过两个摩托车拼到一块?
赵福全:这就是摩卡初期的想法。如果堵车变成两个摩托车,由于我们的自动如何解决,密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产业化还有更多的距离,但是这方面我们有专利,这是最原始摩卡的雏形。现在已经成长为了摩卡。
腾讯汽车:这么超前的概念,中国的消费者和世界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吗?
赵福全:消费者能不能接受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得花多少钱,买到之后得到了什么。首先咱们讲得到什么,等于买这辆车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的四人座的轿车,摩托车在里面藏的时候,你感觉不到。轮子就藏在中控台底下。
另外你得到的还有一个超大的行李厢,还有一台摩托车。堵车的时候,给你提供便捷的交通。老人到你家作客,这个车可以作为一个残疾人的用车。而且是一个3.5米长的,可以放一个标准的轮椅。大家理解的残疾人的车超大号,成本很高,这些车合在一起,不追求纯电动,就是一个熊猫的价钱加上一个摩托车。
用比熊猫贵一点点的价钱就能够买到这台车,又有这么多么功能,我相信谁都不会拒绝。这个概念一旦有了之后这是一个平台,想要拓展到大车上更容易。我在熊猫大小的车里面隐藏着一个全尺寸能折叠的摩托车,而且还是纯电动,我个人认为还是挺不容易的。
腾讯汽车:从实验室到公路上,能把一个摩托车隐藏到四轮的加车里面,也是吉利技术的体现。
赵福全:摩托车有我们绝对的专利,到现在为止你能想到哪些摩托车可以折叠。车把可以折叠,这个摩托车座椅有一个提杆。
腾讯汽车:这个东西说到价格问题,这个价格怎么样?
赵福全:也就是一个电动摩托车的价钱。智慧有时候是免费的,关键是思路。你说这个东西,我们具备的就是一个普通电动摩托车,但是具有折叠的功能。
腾讯汽车:摩卡会不会配置一样,会成为一种标配?
赵福全:我希望其他的企业也都能够用我们的专利,不过这个想的太远。从理论上讲它是一个平台,其他的车型可以广泛应用。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根据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我们先推出去某一个车型,看看市场的认知度,专利是我们的,发明是我们的,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至于能放多少个车型,能做多大的量,就可以无限的畅想了。这步迈出去,得到所有观看者的认可。在汽车发明了125年之后的今天,如果说还能给吉利人,给我本人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的挺不容易。
腾讯汽车:这也是您和吉利本身实力的体现,是偶然也是必然。现在您是咱们吉利研究院的院长,技术层面,吉利的产品方面,咱们如何有效支持英伦帝豪的品牌?
赵福全:这个问题很好,我们的三大子品牌,在我们销售公司精心策划下一炮打响。其他的企业也做子品牌,但可能没有达到我们的效果。现在我们无论是英伦、全球鹰。尤其是帝豪,在媒体、消费者面前耳熟能详。这些品牌能够成为长青树,不断扩大,还是有好的产品支撑。
三个子品牌,把这个品牌做大,每一个品牌没有十几款车的支撑,做不起来。做品牌的目的就是为销量,为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讲,压力还是蛮大的。应该说还得继续努力。
腾讯汽车:未来研发方面,因为咱们三个子品牌的定位有所不同。真正研发会不会也有不同?帝豪品牌相当于中高端品牌,会不会研发投入比较大,具有一些比较超前的技术?
赵福全:我们研发什么产品,完全根据市场,根据销售公司对市场的判断,以及整个企业运营的大战略定的。销售公司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把三个子品牌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体,做什么样的车有一个很清晰的无形定义,文字的定义。我们研究院如何和销售公司一起把品牌内涵理解透,讲透,最终把它变成有形的语言。
有的是面料的选择,结构的选择,动力总成的选择。在这方面通过有形的语言表现出来,让消费者接纳,我们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这三个品牌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群体有不同的个性,我们这方面努力做这个工作,围绕着它,动力总成需要什么样,它是更青春亮丽,还是相对保守中庸的。
自主品牌在二三线市场打响保卫战与突围战
腾讯汽车:吉利未来的网络扩展,现在合资品牌包括自主品牌二三线城市冲击力非常大,前两三年已经开始,但是今年的力度明显增加。您如何看待二三线城市的增长,咱们吉利有什么规划吗?
赵福全:第一,实际上不管合资品牌做还是不做这块市场,这个蛋糕在增大,二三线市场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强,根据中国的GDP,由于他们的收入在增加,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合资品牌做,说明我们做的对,他们不做,我们也要做。实际上,这些本来就是我们的强项,吉利的产品应该是有一个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我们在北京、上海包括杭州的城市保有量也极具增加。我们的车越造越有档次,受到有一定收入的人的认可。
我们的发家就是靠二三线城市,我们看好这个市场,也会加大力度。我们有了基础,所以既是保卫战,也是突围战,大家都来争,说明我们曾经做的是对的,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所以我相信我们会继续保持这个优势,同时我们也在抢一线城市,不是说合资企业做便宜车,我们就没有车路,他们不做,我们也在往上走。
合资品牌缺乏成本控制能力 自主品牌有信心胜出
腾讯汽车:交叉的一个过程?
赵福全:对:我一直认为媒体有一个误区,外资品牌做便宜的车,抢占了我们的蛋糕,你怎么不说我们做高端品牌的车,抢占了他们的蛋糕。我们为了提升品牌增加利润也增加销量是产品上演的过程,交叉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这个过程我认为是好事,我们往上延,我们的品质得以提升,他们向下延,我真的担心他们品牌的溢价能力有那么强嘛。当你是大品牌的时候,也做五六万块钱的车,你凭什么。
腾讯汽车:因为合资品牌,产品的质量,可能会优越。
赵福全:真的优越行,造汽车要有尝鲜打算。三年、五年之后再看这个种局面,我们扎扎实实做好。他们做低端的产品没有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我认为最终胜出的是我们,最终凭扎扎实实做对每一件事,而不是简简单单说我们是好品牌,所以我们能取胜。
腾讯汽车:您刚才说即将推出熊猫纯电动,您上次汽车论坛上说,新能源汽车除了政府的支撑之外,其他还是需要市场的支持。咱们这款车,可能要推出了,现在市场上接受纯电动车的因素成熟了吗?
赵福全:不是说因为市场上已经成熟了,我们才推,吉利一直在做这方面开发,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个人认为是鸡和蛋的问题,如果主机厂不往前推,消费者永远不接受。如果主机厂解决不了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这个东西你推了,也会失败。吉利在新能源上做了大量的储备,我们说了要谨慎,但也持有积极的态度。
我在蓝皮书论坛里面谈到,我们按照所有常规的整车开发的要求,来开发我们的熊猫纯电动车,电池的成本降不下来,或者电池的耐久性解决不了,这不是吉利自己能解决的,靠供应商的能力提升,也靠整个产业。我们推的插电电动车,不是换电池,而是充电,到哪解决充电的问题,这都需要大家解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我们认为市场成熟了才这么做,觉得吉利也应该积极努力参与,同时做实验,为将来有一天电动车时代的到来做好所有的技术储备。实际上推向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就是一个支持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储备新能源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是将来能够占领制高点的一个必备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