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畸形发展 专家支招健康“走出去”
河南车网转载:据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介绍,今年上海车展的展车总数达1100辆,欧美、日韩等知名汽车品牌无一缺席,不少国际新品牌也首次来到国内参展淘金。国际品牌如此捧场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1800万辆。进口车总量更是达到81.36万辆,比前年增长93.33%,进口车总额达到306.40亿美元,同比增长99.73%。
与此相反,中国汽车的出口格局却畸形发展。资料显示,由于欧美市场在汽车认证和法规方面的门槛太高,中国车企产品在技术上难以达标,导致我国整车的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基本没有出口。这使得今年春节以来埃及、利比亚等国家一发生动荡,奇瑞、长城等主要出口企业的订单就受到影响。此外,商务部去年的调查显示,由于北非和中东地区汽车市场准入标准低,不少国内车企蜂拥而至,出口秩序混乱无章,国内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也不断升温,中国汽车的利润率和品牌形象都受到损害。
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背景下,规范汽车出口秩序,支持中国汽车健康走出去,进而打造全球知名的中国汽车品牌成为当务之急。“希望中国汽车出口千万不要步当年中国柴油机和摩托车的后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建昕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195柴油机在不少国家遍地开花,但价格只有日本产品的五分之一,结果什么也没赚到,牺牲了利润和品牌,最后还丢了市场。中国摩托车走出去时也是如此,当时日本的摩托车论个卖,价格还高,中国的摩托车论斤卖,价格还低。最后中国摩托车成为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利润、品牌、市场都丢掉了,铩羽而归。
这个观点得到了所有人士的认可。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认为,“走出去”应该在健康运营的状态下实现,“宁可晚进、不可冒进”。如果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牺牲利润和品牌形象,就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也认为,走出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个长期战略,绝对不能因为国内汽车多了才走出去,绝不能因为汽车在国内卖不掉了才走出去。中国汽车的低成本优势一定不能是低质量低成本,而应该是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
“中国汽车出口决不能再走低质低价路线。”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向记者表示,希望中国汽车在走出去时,不要像此前家电、摩托车、快速消费品一样,透支品牌,牺牲利润,廉价销售。“长城汽车的出口质量是比较高的,没有低质低价。长城在海外出口方面有十几年的历史,不管产品还是售后服务都没有造成负面印象,基本满足了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中国汽车走出去势必充满挑战。“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时是在一张白纸上展开的,中国汽车现在走出去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走出去的进程充满各种壁垒,对这个严峻的形势要有充分的认识。” 张小虞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以前自己带队在海外办摩托车展,人家执法人员当场扣我们的车、抓我们的人,说我们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场面非常尴尬。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