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网 |  广告业务:18530998050发稿 ;联系QQ:380691300 ;新闻QQ:1002345041    
汽车搜索
河南车网 > 车市评论 > 合资自主究竟是谁的“阳谋”?

合资自主究竟是谁的“阳谋”?

新闻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4-06 00:00:00 评论:

    河南车网转载:似乎从“合资自主”(合资公司自主品牌)诞生第一天开始,业界对于合资自主的批判就不绝于耳。尤其是吉利、海马等一批自主品牌车企,他们对此更是不遗余力。

    不过在笔者看来,现在批判或许为时尚早。因合资自主成立的初衷并不是外资进军低端市场、围剿自主品牌的“阴谋”,而是中国政府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阳谋”。当然,这还是会触及到现有自主品牌主力车企的利益,但却是无可避免的趋势。

    通常认为,合资自主是外资公司将过时产品,以换标的方式在中国重新出售。由于产品已经销售多年,开发成本早已摊平;且与合资公司产品共线生产,没有新增制造成本,因而利润更为丰厚。而且这些车型在换标后价格切入10万元以下空间,直接威胁中国相对脆弱的自主品牌车企,如奇瑞、吉利、比亚迪的生存线。因而外资公司阴谋论的论调甚嚣尘上。

    但从广汽本田等多家公司自主品牌的发布来看,牵头合资自主的具体负责人中却看不到外方人员,这意味着所谓的合资自主,只是合资公司体系下中国人的举动。

    一位知情人士对笔者表示,谈判之初,外资公司对合资公司极其抵制,后因中国政府的压力不得不妥协。而在合资自主的建设进程中,外方除了提供产品外,产品后期开发、销售、品牌制定等概不参与。

    外资公司中国办事处的一位人士也对笔者证明了这一点:外资公司出于品牌保护的目的,并不愿意合资公司自作主张地成立新的品牌。

    实际情况是,合资自主或许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阳谋”。

    根据“十二五”规划,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仅30%,国内排名前十五的乘用车公司中,仅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少数几家公司入围。

    中国是世界汽车的乐土,世界却并非中国汽车的乐土。这就是尴尬的现实处境。

    如果以上世纪80年代“市场换技术”为起点,截至目前,无论是奇瑞自主开发的线路,吉利汽车出生于草根的民营汽车线路,还是上海汽车收购外资获取技术的线路,都证明并非可一蹴而就的坦途。

    中国汽车工业能否有一条捷径?如果有,合资自主或许就是一条。

    依托外资公司的资金实力、品牌能力和产品力,合资自主在创业之初就具备相当的优势。而当它站稳脚跟,具备相应技术能力、渠道能力、品牌能力以及一定的客户保有量后,再通过收购等方式将之收归到中方所有。

    这种方式虽然很“投机”,但从现实意义上说,比现有所有自主品牌线路更具优势。当然,这也会是一条充满博弈的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购车微信号:380691300 团购QQ群:339523925)
团购车型(必填)
团购车型(必填)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请正确填写11位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备注

您有任何购车疑问都可以填写在这里(包括价格、保险、上牌等等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