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网 |  广告业务:18530998050发稿 ;联系QQ:380691300 ;新闻QQ:1002345041    
汽车搜索
河南车网 > 车市评论 > 公车改革不能就事论事

公车改革不能就事论事

新闻来源:新浪博客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3-09 00:00:00 评论:

    河南车网转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近日,财政部还出台了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将单列预算,不再埋进“公务开支”的大账本里,公车开支也将不再是一笔糊涂账。

    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务车改革运动看起来是要轰轰烈烈展开。

    但是,公务车改革真的能如民心所向,取得实质性进展吗?还是会仍然像以往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成为官场顽疾呢?

    公车改革为什么改了十几年却没有成效,关键原因无非两点:一、公车信息不公开,公众没有知情权,二、公车使用缺乏监督,公众即使知道官员滥用公车,以公谋私,也难耐其何。

    但从政府目前公开的公车改革的手段来看,这两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的方法。

    尽管公车要单列预算,对削减公车开支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公车开支如何向社会公开,如何真正透明化,仍然没有一套明确的方案。中国的官员,为老百姓谋利益可能是能推则推,但为自己谋利益却是争分夺秒,即使预算里没有费用,他们也能通过其他渠道弄到费用,如要求所辖地企业解决解决等等。

    而关于公车的监督问题,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媒体是政府在控制、人大代表是政府在控制、法院检察院是政府在控制,谁能监督?谁敢监督?监督了又能怎么样?缺乏监督、缺乏制约,指望政府自己去改变,让官员自己来治理自己、自己来革自己的命,只能是天方夜谭。

    而且,公车浪费只是政府滥用纳税人的钱、挥霍浪费的冰山一角而已。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跟公车改革一样,公款吃喝也提出过无数的限制措施。但最终是越限制,越泛滥。

    除了这三公之外,政府乱用纳税人的钱的案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财政预算、投入都是官员拍脑袋说了算,老百姓根本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所以,老百姓对三公消费怨声载道只是问题的表面,问题的实质是:老百姓的钱以税收形式上交国库之后,就成了政府官员的钱,政府官员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老百姓不仅没有权力监督,甚至没有权力知道这些钱花在什么地方了,官员就是乱花了老百姓也不能拿官员怎么办。

    政府缺乏有效的限制和制约,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公车改革、公款吃喝、公务出国永远都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成为中国政府的顽疾,让民众的抱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的结果就会令人不敢想像,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在目前的这种体制内,要有效地解决公车改革、公款吃喝、公务出国等一系列问题,政府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制定出一些缺乏可操作性的所谓的措施。那样只能是光打雷不下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政府必须真正发挥人大代表、媒体的监督职能,政府的费用必须经过民众同意,接受民众监督,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代表大会真正发挥他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一个摆设,花瓶。

    只有这样,公车改革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政府也才不敢乱用纳税人的钱。

    但愿这不是个人的一个梦想,而是会在若干年后变成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购车微信号:380691300 团购QQ群:339523925)
团购车型(必填)
团购车型(必填)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请正确填写11位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备注

您有任何购车疑问都可以填写在这里(包括价格、保险、上牌等等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