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兼并重组和保持竞争间找到平衡点
河南车网转载:2011年2月24日,2011中国汽车消费论坛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讲话:
随着城市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汽车产业日益成为我们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了1800万辆。200年以来保持了25%年均的增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中央开的一次研讨会,当时我们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了研究,有一个判断,到2015年的时候,也就是五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会达到1500万辆,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当时做了这么一个判断。
那么从全球的汽车产业发展的格局,我国占据的位置我想应该是已经相当重要了,今后会更加突出。
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这次危机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都有比较大的冲击。我们过去经常讲一句话,这个有时候大家体会不深。但是这次危机来了,一般的危机,危机来了以后整个经济是比较低迷的,但是我们汽车产业的表现,2008年,2009年有将近50%的增长,2010年去年超过30%的增长。所以我就说什么叫支柱产业,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了。所以我想这是经常讲的一句话,叫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汽车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现实的非常精彩。
当然我们现在也需要讨论另外一个,汽车产业在去年的产量达到了1800万辆,确实我想如果在两三年以前,就算我们是相当胆大的预测者,也很难有这个预期。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比如说2011年,2012年,我们还能不能保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我想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它会有一定的回调。
当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远景和潜力还是相当的大,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测算,现在美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是800辆,日本和欧洲大致是600辆,中国算低的,我们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低消耗的低碳的高度,每千人400辆。
算这么一个账的话,中国很可能会达到600台。如果我们再考虑到中国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这样一个汽车生产的基地,总的产销量可能还会增长。这样的前景很不错。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中国汽车产业从2002年开始一直爆发式的增长,进入大规模的生长和消费进入家庭这样一个阶段以后,它的增长速度波动了。2002年、03年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04年回落,05年汽车产业的冬天已经来了,这样的问题。所以09年和2010年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以后,我们感觉到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在高速增长它也是有波动的,这种波动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我们大概的估计,最近两年,在经济的又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以后,它是会有一个调整的。
除此之外,随着我们城市发展的拓展,我们汽车产业也确实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巨变。这个行业发展这么快,它肯定是要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现在都遇到一些问题,有一些抱怨,各种各样的疑问。其实大量的问题是因为你发展才出现了问题,不发展或是发展的慢问题就比较少,是因为它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希望通过解决问题使它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继续发展。我想汽车行业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
[!--empirenews.page--]那么下一步的发展,我想提这么几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一个就是还是要把握好增长的节奏。从长期来讲,中国的汽车产业应该说产销量的峰值现在还没有达到。但是我们产能扩张在最近两年速度是比较快的,这里面有一个长期增长和短期增长PK的问题。我经常讲一句话,即使这个行业前景非常美妙,明天早上的太阳是灿烂辉煌的,但是今天晚上你过不去。所以我们把自己短期产能扩张,这是汽车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包括我们的消费,在保持乐观预期的时候,对最近一两年这样一个调整,把这个节奏,把相互的关系,短期长期的关系处理好。
第二就是在保持有效竞争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产业重组。一个行业如果说是高速增长,你想搞点兼并,收购兼并等等是比较难的。为什么?因为大家感觉到行业这么好的话,你有机会,我也有机会,我干吗要被你兼并。但是如果说这个行业它的增长速度放慢了,增长的空间相对收缩了,这个兼并重组就会发生。
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的需求规模不够大,同时在竞争中间有人可能会处在更加有利的地位,有人竞争力会下降。这样我们企业数量会逐步的减少,而且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如此之大的市场,一定会涌现出基于中国本土的世界级的汽车企业,当然过去我更多讲的是一个生产型的企业,今天参加是流通行业和讨论消费问题。我想在我们的流通领域,在汽车的消费领域也一定会涌现出这种世界级的企业来。
但是证明一批企业的出现是必然的。我刚才讲了,随着增长速度增长,企业重组之间的步伐可能会加快,但是我们一定要在,避免一种倾向,我们过去有时候容易搞拉郎配,我们政府的力量把几家企业搞在一起我觉得这种效果不太好。所以在行业的兼并重组和保持竞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可能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的经济是一个后发的经济,后发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基本上是一个跟随着的优势。比别人,比发达国家的,比先进的企业我们是要落后一些。所以我们跟在后面,这是过去的情景。
但是在这一轮,特别是最近两年,特别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我们现在已经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包括我们新能源汽车中间的某些领域和发达国家和那些先进的企业,有可能并驾齐驱,甚至某些领域领先。这种可能已经出现了。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由过去的跟随发展到现在有可能领先发展,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所以能不能抓住这么一个机遇。新能源汽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遇,中国在这个行业里面,在那么几个技术点上我们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我们也很忧虑,这个竞争相当激烈,发达国家最近一两年一些大的厂商进步的速度也相当快。前两年我们能看到的优势,似乎慢慢在消失。怎么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使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间利用已经有的技术的积累,特别是利用中国最大的市场,我们相当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中国优势怎么能够有效的组合起来。
在这次新技术的竞争中间,所谓实现弯道超车,这个方面还是要进一步的加劲。这里面一个新的技术要成功,关键你还是要有市场,只有有产业化市场潜力的,能够做到市场化的新技术,它才是有前途的。所以这个方面来讲,可能也需要我们考虑一些问题,我们作为一个政策研究部门,最近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中国有一种新能源汽车是低速的电动车,技术上看起来落后一点,但是它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速度不一定很高,但是在中国的一些小城镇,老人出去买个菜,送孩子上个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安全环保范围做出规定,市场化的前景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上,能够马上市场化。另外有比较好的产业化的基础。这些东西能不能给它一个发展的机会。
我们在一些新的能源基础上,比如现在电池,还有一些技术上有突破了,把它升级就可以了。第一步的话可能首先还是市场化,一个新技术,我想包括我们流通领域,也不在乎技术有多新,有多么先进,关键还是市场化。你有回报,这个技术才有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第四,构建现代汽车社会,创造新的汽车消费文化。我们面临挑战,这些挑战是车与车,车与环境上的本质矛盾,实际上是人与车,人与环境的矛盾。构建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现代汽车社会,并且继续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汽车消费文化。再一个城市发展和汽车发展协调,比如北京一些大城市,堵车的问题现在是不是挺严重。这个局面怎么破局。我想这是一个问题,还是按照我刚才讲的思路,它现在提出了问题,但是它是发展中的,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我个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给我们做的现在讲的物联网,车联网IT产业的,IT新技术发展,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一个是要有超前的考虑,智能交通发展势在必行。
第五个加快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步伐。我们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大国,但是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的汽车产业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它有一定的优势,最近埃及是一个热点。我们去年刚好到埃及进行访问,访问期间我就发现国内的自主品牌的汽车,包括奇瑞,包括吉利等等一些车相当火。据说在那个地方很受欢迎,那个地方不是国际上的大公司的车,是因为那个地方的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中国之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正在进入工业化,我们的流通这方面的一些发展,我们的能力,消费方面的能力在第三世界,在心兴起的工业化国家市场相当大,我想不应该放弃这个市场。
刚才我讲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处理好以上方面的问题,我们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在中国将来我们一定会形成世界级的大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我希望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能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形成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