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史明:东风日产明年不会控制产能
河南车网转载:“东风日产不会控制产品量的增长。”在第二届东风日产品质论坛上,东风日产总经理松原史明如是说。
松原史明此番话的一个背景是,对于东风日产而言,2010年有着太多不平凡的意义:9月,东风日产发布自主品牌启辰;11月30日,东风日产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60万台的初定目标,并向着65万台的增量目标发起了冲刺。
但松原史明明白,数字并不代表一切。2011年的东风日产或将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 松原史明
销量走高背后的忧虑
“东风日产每年以70多家加盟经销商的速度扩网,但这些让我不得不去面临一些思考: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东风日产的服务质量是否能够适应如此快速增长的需要?”松原史明忧心忡忡地表示。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2010年东风日产仅北京4S店经销网点已经增加至20家,算上6家正在筹备过程中的,东风日产在京经销网点已经达到26家。“明年或许还会再增加4个签约名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保持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将是我们明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技术出身的松原史明的一个观点是:东风日产的服务质量,绝对不能输给产品质量。
松原史明的另一个担心则是产能问题。
10月初,随着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的建成,它也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角色:东风日产第三基地——奇骏、逍客被移至该厂生产。制造总部总部长王金宁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媒体:郑州日产第二工厂就属于东风日产。
“先期派遣的几十名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弥补郑州日产技术生产经验的不足,在短短一个月内时间内的工作,我非常满意。”松原史明说。
让东风日产如此急于表态的背后,恰恰暴露出这样的问题。“以前,我们每小时生产4辆车都可以满足销量需求,但现在每小时20台车,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东风日产所面临的不是产品的销路问题,而是产能问题。”王金宁一语中的。前东风日产位于花都一工厂的产能仅为36万辆,襄樊工厂为9万辆。年产50余万辆已是这两个工厂的产能极限。
东风日产制造总部总部长 王金宁
对此东风日产早有谋划:奇骏、逍客移至郑州日产第二工厂,对襄樊工厂进行扩产,加快花都新工厂的建设——东风日产的年产销量直指百万辆。
但此前汽车分析师边建平曾指出,即使产能增加了,东风日产在竞争效率意识和素养取得优势的同时,也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向以后方先至姿态示人的东风日产,将会遭遇先驱者成功经验难以学习和复制的境地,且在销车型的外在气质区隔正在被超越——广汽本田将会在明年1月推出2011款雅阁,而广汽丰田更要引进全新一代的凯美瑞轿车。另外,上海大众新帕萨特、上海通用君威改款也将在明年推出,东风日产将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副总经理任勇对于媒体给出了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只要解决了产能问题,仅中高端车这一市场而言,2011年新天籁肯定能得第一。
松原史明的“质”“量”观
相比之下,松原史明对产品质量显得有底气得多。“东风日产在打造全价值链的过程中,我一向认为,先有质,再有量。”松原史明说,“我入主东风日产之后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临时停工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
所谓临时停工,是在汽车企业生产汽车过程中,一旦发现流程以及相关技术环节存在瑕疵时,所采取的一种纠正产品质量的手段。“东风日产不怕产品生产流程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产品不断改进和完善。”松原史明说。
根据J.D.POWER亚太公司的统计结果,2010年中国新车质量调研报告中,东风日产在55个汽车品牌中位列第五,骐达/颐达、天籁、逍客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名。
事实上,东风日产的产品质量管理绝不仅体现在生产流程上。供应商纳入不良率(PPM),就是松原史明引以为傲的重点之一:“一般汽车企业的纳入不良率为100——200PPM,即在100万次零部件供应中,有100——200次不合格率,但东风日产所要求的,是不良率绝对不能超过5PPM。对于东风日产产能扩充之后的后纳供应商,我们依然会采取这样的标准。”松原史明表示。
“我们希望,市场扩容之后的东风日产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能够相匹配。”松原史明说。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