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金牌论”心理在造车领域要不得
河南车网转载: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召开之际,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文章,引发了整个社会对金牌至上问题的广泛讨论。这就是“唯金牌论”是不是中国体育最要追求的问题?!因为,有了过分重视奥运战略、重视金牌的心理,不仅使社会体育与竞技运动产生脱节;而且,金牌战略所催生的弄虚作假以及欺骗现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这确实是全社会理应反思的大事情。
针对汽车行业是否存在着“唯金牌论”的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汽车业所追求的形式、并不是追求金牌。而是在市场过于复杂的情况下,过多的乐观预期以及不切合实际的忽悠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决策层与管理者心里,好像说的产能预期越大、就越能使企业强大!这种“唯金牌论”心理,如果不能在发展的层面加以客观的抑制,不但会最大限度的减弱国内企业竞争力、还会很容易被虎视眈眈的外方竞争者所利用,这才是为什么“唯金牌论”在造车领域要不得的主要原因。
造车“唯金牌论”心理易催生不切实际的预期
从体育界显现出的“唯金牌论”问题,可以看出一些部门和领导,盲目的追求金牌数、甚至将更重要的全民体育放之次席!这从国内亚健康人数激增以及人均运动程度严重不足,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汽车领域,虽然没有什么金牌、银牌可争,但却有决策上比谁的预期销量更乐观、谁的造车的胆量更大问题。说到底,这就是另类的“唯金牌论”。像国内几家大企业,似乎谁也不愿意将预期做得很小,有的企业会将过去几年的增长,直接变成未来几年的增长……简单一算,就足可能超出国内整体销量的总和……。很显然,就会造成生产层面的“说”与“做”的脱节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就在于,近以段时间以来,国内几大国有企业所力主搞的自主汽车发展,常常会出现发展程序上的脱节问题。论推新的时间企业不可谓不长,拥有的基础也不可谓不厚重,不知怎的就是难以搞出更突破的产品……,甚至在技术上已经开始被民营的自主制造所超越和压制……!这是否是“唯金牌论”的结果自不必说,但明摆着的现实,就说明搞汽车“唯金牌论”的急于求成,是不利于汽车系统发展的!如果不能对这种造车问题加以制止,发展缓慢是小事、而损害了国内汽车制造的整体自信心,那事情可就大了!
“唯金牌论”心理为何容易让外方钻空子
由于汽车是需要循序渐进发展的行业,自然是与急功近利的制造心理格格不入的!在国内汽车无法从技术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时候,自然也不存在竞争的“唯金牌论”的问题。而“唯金牌论”的心理确实是需要警惕的。这种心理,从表面上讲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产品,似乎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如果仔细分析这种急功近利的制造意识,就不难发现它的巨大弊端!毕竟,由于国内与国际发展的阶段不同,自然不处在同等的竞争层面上,一旦有了“唯金牌论”的心理来充斥汽车发展路径,就会更加可怕!不但容易使自己不能清醒的意识现实差距、还会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而这种差距本身,就很容易让外方竞争对手有机可乘!
具体到被钻空子的问题,很多时候大企业所得到的教训、远比民营企业要多得多。这不仅仅是机制的局限所造成的,也容易出现不计代价的急于求成现象;还在于很有可能做出花钱不少、收益不多的亏本事。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与韩国、日本企业所存在的距离,确实是非常明显的。同样委托意大利人设计,但所得出的结果,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足可以说明许多问题。
客观的讲,“唯金牌论”心理,虽然也有激励的作用,但这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在基础相同、综合层面相似的情况下,谁很好的把握了这一概念,谁就会容易成为优胜者。而在基础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还要用“唯金牌论”心理面对企业发展,这只能给落后的一方带来更多的茫然膨胀、和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其结果,自然造成各方面严重的脱节现象!这才是最值得汽车行业深刻反思的问题。毕竟!要想使国内汽车成就强国地位,除了科学、理性的埋头苦干之外,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言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