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双子星”战略能走多远
河南车网转载:最近,全国人民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360和QQ的江湖恩怨。
据说最近很多网友早晨上班等车的时候,总能听到路边卖早餐的阿姨问:360不是做运动鞋的嘛,怎么跟QQ掐了呢?!另外一个人说:我也一直搞不懂。你说一个做鞋的和做汽车的闹腾个什么劲儿……
对此,笔者不禁突发奇想:你说360和QQ这俩家伙死磕到底,受伤的是咱老百姓。为何就不能出来一个企业干脆直接把360和QQ给收购了,搞成双品牌运营。何况它们俩确实有很多业务完全重合,不如搞成双品牌合理规划下好好互补!
这当然是开个玩笑。实际上,在汽车界,实施双品牌运营战略的汽车企业不止一家两家。笔者这时不禁想到了上汽的荣威、MG。
再过一个月,距离震惊中国汽车圈的“上南重组”事件就要三周年了。
自2007年12月上汽集团收购南汽,将MG资产纳入上汽集团以来,荣威和MG这两个同根生的兄弟便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结伴而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原属南汽的MG名爵并无大的发展,萎靡不振的销量远远落后于同宗的荣威。
不过,在10月下旬上汽“新基准轿车”MG6 Saloon三厢版上市会上,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明确强调,上汽将继续实施双品牌战略,荣威和MG将共同把市场细分进行到底。
当荣威在国内车市风生水起时,兄弟品牌MG却在一段时间显得孤寂很多。但如今,随着MG不断推出的新车,以及和荣威完全迥异的品牌个性,这个发源于英国罗孚的重生品牌在中国市场似乎找到了一些感觉。
实际上,早在2007年年底上汽集团收购南汽之后,曾有过一段“忽视”名爵的日子。荣威蒸蒸日上,名爵却显得冷清。彼时,曾有南汽人抱怨上汽集团将心血都花在荣威身上了。但此后,上海汽车考虑到MG的发展方向,决定对这个品牌统一管理,并对各自的品牌定位做了新的调整与补充。
如今,MG的品牌定义为“个性、气质、创造力”,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更年轻一代的车主。而在南汽未被收购之前,MG名爵的车主定位于25~40岁之间,中产主流精英、社会的中坚力量,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和文化修养;与当时荣威的定位:30~45岁、大专以上学历、成功人士、生活有品位、有车懂车、将购买第二辆车的人,相似度很高。这导致二者在此后的竞争中产生了争执。
上海汽车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随后对名爵的品牌定位做了更改,荣威偏于商务车,MG偏于个人购买。比如上个月底上市的MG6 Saloon三厢版就在延续了MG品牌核心价值“个性、气质、创造力”的同时,也更注重实用性。在上海汽车荣威550和MG6 Fastback取得市场普遍认同后,MG6 Saloon的推出将进一步凸显上海汽车双品牌战略,全面针对细微需求差异的细分市场。
如今,MG和荣威作为上汽“双品牌”的两位主角,尽管在轴距、内饰、动力总成等配置采用共享模式,但两者风格迥异的外观设计和全然不同的品牌定位还是各自赢得了细分市场的成功。尽管现在的荣威和MG还不能同日而语,但上汽努力推动的两条腿走路的双品牌战略已经越来越清晰。
细数国内外车企,实行双品牌战略的并不在少数。如上海大众拥有大众和斯柯达双品牌、东南拥有东南和三菱双品牌、神龙汽车拥有标致和雪铁龙双品牌、加上东风日产的日产与启辰、广汽本田的本田与理念、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与宝骏等。那么,如何有效地将两个品牌的差异化得以体现,将两个品牌的差异化特征利用起来实现互补发展,不仅是上汽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是摆在所有实行双品牌战略企业面前共同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