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回归 需打“情感牌”
河南车网转载:9月19日,借一款进口车——2011款Bravo博悦上市,菲亚特再次开启了中国市场之旅。
放眼全球,菲亚特在中小型车制造方面的技术、造型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在经历了南京项目的挫折之后,菲亚特此番“卷土重来”将怎样重新开拓中国市场?怎样获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在笔者看来,除了强调自身优势之外,菲亚特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牌”至关重要。
菲亚特与中国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历史比较悠久。仅仅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就曾有过三次令人印象深刻且至今仍然很有影响的交流,也培养出一段与消费者难以割舍的情感。
第一次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以灵活的贸易方式向中国市场输出了一批微型轿车——菲亚特126P。超可爱的“大头鞋”形象、实用的两门四座形式、后置两缸风冷发动机配置……都让国人了解到,在奔驰280SEL、皇冠2.8、尼桑兰鸟之外,还有一种可供家庭使用的小汽车。但5000元至1万元的价格,对月薪只有几十元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菲亚特126P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有当时的影视明星传出不少与菲亚特126P相关的“绯闻”。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菲亚特向中国市场出口了介于微型轿车与中级轿车之间的乌诺(UNO),迅速成为一些先富起来,同时也比较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的选择。这期间,菲亚特也曾向中国市场出口过中高级轿车柯罗玛(2.0升发动机),尽管数量很小,保有量不大,但在北京等地仍能偶得一见。
第三次就是人们熟知的与南京汽车集团合资,先后在菲亚特178平台上推出的派力奥、西耶纳和派力奥周末风,累计销售约16万辆。
一个具有历史的品牌,应该时时唤起人们的回忆。从菲亚特在中国市场的经历看,尽管人们对南京菲亚特“并不成功”的记忆深刻,但是它的“头两次”却是极具历史意义的:菲亚特126P在中国曾经享有“第一批平民车”之誉,一直影响着几代人对于家庭用车的认知;而作为第一批进口乌诺的车主,也许车子已经换过几辆,但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各自领域中,其中不乏一些媒体精英。
写到这里,笔者记起身边的一位已经退休的公务员,作为最早的私家车主之一,年近7旬的老人家依然开着20多年前所买的菲亚特126P。令人惊讶的是,不是作为收藏,这辆汽车竟然还有几年前据说是北京市市长特批的环保“绿标”。每每行进在大街上,老人和车子的回头率极高。
显然,对于这些潜伏在中国消费者记忆深处的“金矿”,怎样开发,如何利用,怎样才能打出感人的“情感牌”,不但考验菲亚特汽车经营者的智慧,也将影响菲亚特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