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网 |  广告业务:18638290033 ;联系QQ:380691300 ;新闻QQ:1002345041    
汽车搜索
河南车网 > 行情促销 > 16家央企加紧“瓜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6家央企加紧“瓜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闻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8-27 00:00:00 评论:

    河南车网转载:[导读]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央企将如何投资?央企如何实现发改委制订的目标?这已经成为最近业内关注的一大热点。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央企并不占据优势。

一场收购浪潮,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活跃在收购一线的正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实力集团,被收购者则是那些具有技术优势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业。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负责人,他们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这样的创新型产业中,央企目前的技术实力和破坏性创新能力不具备优势。

因此,央企等实力集团只有收购优势新能源企业或抢夺核心技术人才,才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后来居上。

16家央企加紧“瓜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产业联盟”中的央企们正在四处寻找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业的收购目标!

8月18日,在国资委牵头下,16家央企抱团成立了“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其业务涉及整车及电驱动、电池、充电与服务三大块。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被寄予了探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任。在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草案)》中,已经计划在新能源汽车上投下1000亿元的巨资,并计划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主管部门的高层已经公开表示,央企将成为千亿投资的主力军。

央企将如何投资?央企如何实现发改委制订的目标?这已经成为最近业内关注的一大热点。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央企并不占据优势。以往海内外的经验说明,在任何一次大变革中,传统优势企业均缺乏创新的动力、也不具备破坏性创新的能力。新能源汽车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大变革,多数中国传统汽车企业、石化企业、电力企业同样不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尤其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上。

手握重金的央企深知现状和压力,已经开始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辉立证券董事黄玮杰表示,“在电池领域方面,相关央企的发展方向是加大投入、收购技术和广招人才三线并行。”央企收购代表企业有中海油,其收购了电池优势企业天津力神和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的天津金牛。

曾经希望IPO的天津力神暂时放弃了证券市场之路。昨日,天津力神电池股份的高层表示,“中海油投入的20亿元已经到账,这有助于力神电池的快速发展。按照计划,中海油将最终投资50亿元,建设20条动力电池生产线。” 据记者了解,由于力神电池原控股股东为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国有资产控股,故力神电池属于国有资产;在做大做强国有新能源汽车资产的思路下,中海油几乎以零成本接手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国有资产控股所持力神电池的相关股份。

事实上,包括央企在内的资金雄厚的门外汉们已经掀起了抢购潮。日前,中国宝安公告称,将增持大地和公司的股份至51.56%,至此,中国宝安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大地和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生产企业中销量排名前三,其核心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及其他控制设备,目前共有包括永磁同步与交流异步两套系统累计9个型号的产品。

而这仅仅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收购潮的第一波。据记者了解,“产业联盟”中的央企们正在四处寻找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业的收购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购车微信号:380691300 团购QQ群:339523925)
团购车型(必填)
团购车型(必填)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请正确填写11位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备注

您有任何购车疑问都可以填写在这里(包括价格、保险、上牌等等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