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没有泡沫 可能取代楼市
河南车网转载: 经过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井喷,今年5月开始,国内汽车市场似乎陷入平静。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将如何决定汽车产业的发展?昨日,由本报与重庆车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谋·变2010重庆国际车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重庆车市华舆榜”拉开大幕。著名经济学家赵晓、著名汽车评论人程远,本报总编辑柳祖源以及长安福特、东风日产等近百位来自各大品牌的汽车厂商代表“山城论剑”,破解宏观经济、汽车行业走势迷雾。
经济学家赵晓:政府会持续支持汽车业
去年近10万亿的资金投放,让众多的汽车厂商赚得“盆满钵满”,然后4月的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让车商也跟着很受伤,去年的赚钱效应迅速消退。
经济学家赵晓认为,汽车工业将会成为政府持续支持的产业。“车市和楼市不一样,任何时候,车都是消费品,不会产生像楼市一样的泡沫。”他说。
目前新能源车在国内正面临“全民热”,然而,著名汽车评论人程远却指出,目前全世界新能源车都面临技术难点,还没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因此,过早量产对企业风险很大,建议先对世界先进技术进行跟踪。
广汽丰田吴保军:车市也有刚性需求
论坛上,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张丹丹向嘉宾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怎样让消费者更有兴趣。你们对汽车销售量的下滑有没有担忧?”
对此,广汽丰田营销规划部部长吴保军称,汽车市场销售增长是肯定的,包含两方面原因,一是刚性需求,另外一部分叫改善性需求。经济的变化短期内影响的只是改善性需求而已。
而关于张丹丹对品牌的提问, 长安福特市场总监曹挺回答道,对于合资公司来说,这一理念对品牌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应该说到了苛求的角度,品牌已经被看成以后发展的长期的生命力。
时报总编辑柳祖源:“买车是人生的逗号”
普通人该如何看待买车?本报总编辑柳祖源说得很精辟:“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当中,其实包含着或者说体现了一个人奋斗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用房子对自己过去的奋斗和疲倦做一个小结,当他奋斗一生,想有一个总结,就是买一套房。但是我们买一部车却是为我们奋斗画下一个逗号,我们不断地购买车,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个体对我们过去的奋斗结果给自己一个酬劳,给自己一个奖赏。”
张波:外环开通节能环保车成消费热点
重庆市社科院副院长张波认为,重庆车市应该说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底的时候,我们汽车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辆,达到65%的增幅,但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样一些城市相比较应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正因为有差距,也就暗含着重庆的车市还有很大的潜力。
他认为,重庆外环的开通,从车市的角度来讲必然带来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加上燃油价格上涨,小排量和混合型动力车必然成为消费热点,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讲究安全、精致和环保的汽车必然成为消费的重点。
“第二届重庆车市华舆榜” 昨放榜
在过去的一年里,谁是读者眼中最具魅力的车型?由本报主持评选,近4000名读者参与投票的第二届“中国重庆车市华舆榜”昨日隆重发榜。据悉,本次评选历时1个月,参与读者通过电话、邮件、网络、信函四大方式参与评选出了自己心中“最具魅力”的车型。
长安福特、东风日产、一汽大众等国内著名汽车厂商的几十种型号的车型榜上有名。著名经济学家赵晓、著名汽车评论人程远、本报总编辑柳祖源等为获奖者颁奖。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