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网 |  广告业务:18638290033 ;联系QQ:380691300 ;新闻QQ:1002345041    
汽车搜索
河南车网 > 车市评论 > 吉利试水网店直销 汽车网购“天花板”难破

吉利试水网店直销 汽车网购“天花板”难破

新闻来源:盖世汽车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6-22 00:00:00 评论:

    河南车网转载:淘宝店里的吉利汽车,你会买吗?

    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日前表示,吉利集团的网店有望在2011年开业,并将销售经过特别打造的“网店专供版”汽车。据其透露,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的将是熊猫或帝豪系列的车型。

    在奇瑞、上汽荣威以及上海大众斯柯达等品牌纷纷试水网络营销无果后,吉利此次联手阿里巴巴集团欲采用现今最为流行的 “B2C网店”的购物形式来拓展新的汽车营销模式,在业界看来这仅是一次毫无创意的概念炒作。

    不可否认,网络购物的方式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确已形成主流,其简单便捷的操作流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随着B2C电子商务网站的不断涌现和行业逐渐规范的基础上,一些消费者也选择在网上购买家用电器,小则包括电水壶,大则包括洗衣机、电冰箱等。但网购类似汽车这样的超大型商品,在国内尚未形成稳固的消费群体,且该消费观念也远未被消费者所接受。

    在网上,无法通过几张图片真切感受汽车的外观设计,内饰做工的精细程度,不能体验驾乘的操控感如何,更无法辨别发动机性能的优劣以及各项个性化配置是否合意。而且,汽车至今仍未被列入“三包”法,网上直接购车无疑又增加了消费风险,售后保障服务更是一大隐疾。

    目前,在国内,网络对汽车而言仍只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远未发展成一个可以实现直接交易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很好地将产品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让潜在客户透过网络对产品有一个初步、全面的大致了解。但要想真正促成交易的完成,现场体验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

    而网购却恰恰省去了“体验”这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汽车还未在百姓生活中完全普及之前,初次购车的消费者对汽车也并非完全了解,网上仅凭几张图片所见未必真,亲身体验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据了解,新浪汽车的“网上4S店”目前已经有一汽马自达、荣威、比亚迪、瑞麒、帝豪以及中华轿车等品牌入驻,各店的点击率均已突破百万,但真正直接下单者仍寥寥无几。可见,绝大部分消费者仍只是把其当作是一种提供信息的载体。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在今年3月份曾对外表示,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未来2-3年中国的网民数量预计将超过5亿。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根据一些机构的预测,如果各大厂商能在网店这一模式上开崛出市场潜力,前景将乐观之极。

    但事实证明,横亘在当今现状和市场前景之间,有着一块厚厚的玻璃天花板,可望不可及。我们知道,汽车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过一个世纪有余,互联网的发展前前后后也经过了约近40年的时间。然而,在汽车普及率高达82%,千人保有量为820辆的美国,伴随其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民众极为普遍的网购行为,其汽车网购市场也未成气候。09年8月,刚走出破产重组阴影的通用与eBay联合推出的网上卖车服务,双方的合作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便宣告结束,可见美国人并不适应这种在目前看来仍属“超现实”的消费观念。

    而我国目前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仅区区几十辆,汽车市场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试想,国内汽车网购的消费观念走在世界前列的几率会有多大?

    盖世汽车网认为,现在所谓的“网上购车”纯属概念炒作,消费者在其所谓的网店浏览后,就算真有意愿购买也肯定会到4S店等实体店下单提车,并办理相关手续。因此,现阶段,国内各厂商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信息传播平台宣传产品和品牌文化,而非浪费精力炒作利用网店售车吸引眼球。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购车微信号:380691300 团购QQ群:339523925)
团购车型(必填)
团购车型(必填)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请正确填写11位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备注

您有任何购车疑问都可以填写在这里(包括价格、保险、上牌等等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