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网 |  广告业务:18638290033 ;联系QQ:380691300 ;新闻QQ:1002345041    
汽车搜索
河南车网 > 行情促销 > 大众南方基地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

大众南方基地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

新闻来源:新浪汽车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3-16 00:00:00 评论:
范安德:南方战略将要采取模块化方式
范安德:南方战略将要采取模块化方式

  3月11日,大众中国区总裁范安德公布了大众今年在中国的产品计划。以下是访谈实录:

  范安德:我在这里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媒体团,我也很高兴看到在我们集团最重要一个活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来了这么多中国媒体朋友。

  2009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都预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会重创汽车市场。不过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似乎在这一轮的金融危机受到影响非常小,从去年3月份开始,整个汽市场的复苏势头非常强劲。在2009年,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增长达到了55%。这一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向顾客交付了140万辆新车,和2008年相比,增幅超过35%。从多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汽车市场都表现得非常抢眼,比如中国总体汽车产销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另外,对大众汽集团而言,中国市场的销量也是第一次超越德国,成为大众汽车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我本人对中国的情况以及我们在中国的表现非常满意,而且我们也在不断地提升在中国的产能。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的情况非常乐观,销量同比增长达到78%,一、二月份我们共销售了288000辆新车。我对2010年也充满信心,而且我相信中国汽车工业这一年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

  去年年底曾经有人问我,对今年的车市做一个预测。我当时预测是市场整体增幅在10%到15%之间,但是经过一、二月份的高速增长以后,我调整了我的预期,所以我认为今年的增速将在15%到20%的区间。很遗憾地一点,去年我们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由于产能压力,我们还是没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今年一、二月份我们比整个市场的增速要快,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年做的准备,会使我们今年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可能各位也都知道,我们在中国全线产品的产能都非常吃紧,库存非常低。受这种产能的限制,所以我们没有做到更好,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可以销量更多。我个人对这种状况非常不满意,因为这样会导致消费者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他们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拿到车。如果向我预计的一样,有15%到20%的增幅,那么就意味着我们今年要净增40万辆的销量。这种规模的产能提升对我们整个组织架构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对我个人来讲,排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最紧要的并不是销售数字,产品质量才是第一位,第二是整个机构的能力建设,我们在中国的组织机构,能不能适应这样一个快速的增长需求。我们在去年和前年分别做出了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计划,而且得到批准。从2009年到2010年,我们在中国要投资40亿欧元,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但是你看的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趋势,我认为我们投资规模还要更大一些。我们现在要重新梳理一遍我们的投资计划,还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这说明了我们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长期信心,当然这也是我们应对产能问题的措施。

  我给大家看的这张图是从2009年到2012年,新产品引入的计划。2010年到2012年期间会有20个新产品,今年——2010年我们有七个新产品上市。目前我们有三个新的产品已经投放市场或者即将投放市场,这就是高尔夫GTI,途观以及大众汽车CC。我们要把最好的产品都投放给中国消费者。

  我去年宣布“2018战略”的时候,有一个战略目标是实现销量翻番,达到200万台。现在来看,我们可能在中期就能实现这个目标,甚至有可能在中期以前就实现200万辆的目标。我自己有一点担忧的就是,2010年下半年和2009年下半年比起来,销量增长肯定会放缓。这也就是说我们各项工作都要加紧进行,包括经销商网络的建设。

  我曾经在中国宣布了“动力总成”战略,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全系列产品的油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降低20%,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已经离这个目标非常非常的近。可能来自中国的媒体对我也比较了解,一旦某个既定目标实现的时候,我就会宣布下一个目标。另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南方战略”,“南方战略”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中。

  新浪汽车:刚才您说要将投资规模扩大一些,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前对中国市场的策略太保守了呢?

  范安德:我觉得“保守”这个词,用在大众汽车身上并不准确。给你看一个数字,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整个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0%,达到了200亿欧元的规模。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长期地可持续地健康稳定发展。各位可能还记得,2005年的时候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陷入危机,当时我们各方面都碰到了困难,后来我们启动了“奥林匹克重组计划”,这个重组计划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在2008年的时候,将在华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0%。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实现了这样一个目标,但是2008年以后的2009年就开始出现了出人意料的井喷式的市场需求。

  今年,在我们整个机构里面,计划雇佣的人员要超过一万人。我们一年要招一万人,这一万人需要时间去培训他们,让他们去学习大众汽车集团的管理流程,而且让他们了解大众汽车质量的水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进行很好的培训,这对我们今后发展会带来很多麻烦。当然还有一点,我们在中国另一个目标就是市场份额,我们会在18%上下浮动,上下两个点的浮动对我们来说都是健康的。

  我相信2010年不会出现和2009年同样的快速增长,以后是会趋于稳定,这是比较正常的发展模式。作为汽车公司,销量不是我们唯一追求的目标,而质量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今天的集团年会上,大家也看到全球市场的情况,集团在其他趋于市场也有很多不好的消息,比如负增长。但从中国来看,我们很多都是正增长。当前,我们要把我们的品牌打造好,要把品牌的创新,品牌的激情带到中国。可以说我们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0%,比我们的销量的增长的量还高,这样可以说我们的盈利模式是非常健康的。

  我不同意说我们是一家很保守的公司,应该说我们已经走在我们各项战略的前面,我们步子将迈得更快。

  新浪汽车:文德恩博士说,大众汽车2010年的计划是强有力地进入小型车市场,我想问一下,他这些话是针对印度或者中国这样的市场吗?另外,在中国,大众汽车在小型车市场方面的投入和准备,有所什么计划?

  范安德:我要强调一点文德恩博士说的这个,集团关注小型车市场,实际上主要是在德国和欧洲市场。去年2009年(欧洲国家的)政府为了挽救汽车工业,出台了以旧换新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买小型车补贴比例很高;也导致消费者更年轻,或者说收入更低的人开始买我们的产品。

  我这边也带了一些中国的数据,中国2009年的汽车整个销售状况,用车型级别划分,小型车的增长是最快的,这也得益于中国政府出台的对1.6升以下小排量的车购置税的减免。但是我看到,在中国,A级车是市场最大的赢家,大众汽车在A级车里面又是贡献最大的,比如我们的新宝来、朗逸、高尔夫、速腾这样的车,我们都属于A级车的区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

  在中国,我们集团的小型车,价格区间大概是7万到10万。POLO,法比亚、桑塔纳、捷达都在这样一个区间中。在集团对华4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里,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投资会用于后续小型车的研发。

  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个产品规划,适用于大众汽车品牌和斯柯达品牌。对大众汽车品牌来讲,我们目前还没有计划把产品价格下探到7万以下的区间。7万以下的车型推出会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和铃木汽车未来的合作。

  关于大众汽车在中国和铃木汽车的合作,目前还没有展开详细谈判。现在来说还为时尚早。

  新浪汽车:有一个董事提到说,考虑增加新的基地在中国,会不会在华南市场?什么时候公布这个消息?

  范安德:我们正在考虑和研究在南京和上海之外扩建工厂的计划。我相信新生产基地的计划迟早会对外公布,也希望这个时间不会太久。正如我们刚才那位董事提到的,可能短期内,新生产基地不会马上出现。针对决策做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会比较短,但是新的基地开始生产的过程,要到中期才能实现。

  新浪汽车:这个中期指的是具体哪一年?

  范安德:如果你是指新的基地开始生产的话,至少是2013年以后了。

 

[!--empirenews.page--]

 新浪汽车:这个中期指的是具体哪一年?

  范安德:如果你是指新的基地开始生产的话,至少是2013年以后了。

  范安德:在今天这个机会,我不想讲太多关于新生产基地的细节,我们现在还在考虑各方面的可能性。

  新浪汽车:南方战略发布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你刚才说也做了考察,现在效果如何?如何使这个计划加以量化,你认为会在什么时间能够把它完成?

  范安德:我记得去年跟大家探讨过一些数据。在南方战略宣布的时候,2008年数据显示,大众汽车在南方的市场份额是12%;到2009年结束后,我们发现我们在华南的市场份额增加了一个百分点。我们也对南方的消费者做了很多的调研,了解到南方的消费者对新技术以及比较时尚的产品有特别的偏好。比如说,大众汽车高尔夫6上市以后,我们发现有25%的定单来自于华南市场,高尔夫GTI我相信也一定会对他们的胃口。当然了,南方战略是个庞大的计划,不是只涵盖销量和市场,这是它的目标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说经销商网络的建设、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当然还有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公关传播,每个方面都有自己详细的计划。刚才提到的在南方建厂也是考虑的内容之一。

  新浪汽车:一直谣传南方战略会引进西亚特,在那边投产,这个问题我还是想再次确认一下。

  范安德:目前没有引进西亚特的计划。刚才提过的南方建厂计划,并不包括西亚特品牌引进。我们目前的产能扩建计划,包括我们现有的三个品牌:奥迪、大众汽车和斯柯达,不包括西亚特。

  新浪汽车:在华南我们都知道它主要是日系车,华南人对日系汽车情有独钟,南方战略很显然是来抢夺这个市场,大众汽车有什么策略、有效的方法,来争夺华南市场?

  范安德:我相信,更好的产品是最有效的工具。我们在产品方面比日系车有更强的优势,不是单指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的产品也比他们更强。骄傲地说,在全球来讲,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公司可以和大众汽车集团抗衡。在新技术,新产品以及高端产品方面,我们的储备是最丰富的。

  举刚刚上市的高尔夫GTI为例。我们决定在中国生产跑车,目前没有其他公司这样做的,为什么?我们对GTI的期待不完全是销量,我们希望通过它把大众汽车品牌的激情带到中国;另外也说明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有生产跑车的能力。我们把缸内直喷涡轮增压TSI技术,以及双离合变速器DSG这样先进的技术,到中国来生产,这是我们首创的。现在很多其他的竞争对手,纷纷推出直喷技术,或涡轮增压技术,他们跟我们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他们才刚刚开始效仿我们,而我们已经在中国投产了。

  还有,我们也在测试柴油直喷发动机在中国市场的接受程度。比如说奥迪,我们做了一个试验,引进了柴油版的奥迪Q7,去年销售的奥迪Q7中,有20%是柴油版。

  朗逸和新宝来这两款新车非常受欢迎,2010年的产能会提升到20万。

  目前,丰田在全球遇到产品危机,大众汽车从来不低估丰田的实力。

  新浪汽车:有一个问题,你刚才说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TSI和DSG,但是这块只是说传统内燃机动车里面的增效或节能,而在混合动力和新能源领域,大众在中国其实没什么建树,无论是合资公司也好,包括大众中国进口车也好,在这块好像没有什么动作,为什么?

  范安德:你说的不是事实,我们宣布的比人家晚,但是我们的动作不比人家慢。我记得奥迪的董事长施泰德说过,在宣布某项新东西的时候,我们不做第一个;但是在新技术和产品推出的时候我们要做冠军。在新能源、节能减排新技术方面,我认为大众汽车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公司。

  我们的哲学是,一旦新技术要投入生产,首先要考虑性价比,要让消费者要能买得起;其次,这个技术的安全性要完全值得信任。只有这样,我们才开始着手推行。我非常清楚中国现在在电动车领域发展迅速,并且有政府的期望和支持,中国即将成为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大众汽车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依然要做领先者。

  在今天的年会,提到了模块化战略。(刚才翻译提到的拼图,实际指的是模块化战略),大众汽车在实行模块化战略,这个技术在平台共享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更高效。依靠模块化战略,我们可以把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最新的技术,比如混合动力,或者电动车技术带到中国,并进行量产。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也希望我们在电动车、新能源方面,能够带来更多从技术和能力。

  关于戴姆勒集团和比亚迪的合作,我不太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创一个新品牌。是说他们现在自己的品牌不方便做,还是说自己的品牌做不出来?因为我们肯定不会这样做。我对我们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的能力非常有信心,所以如果我们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会在现有的合资企业的框架内来做这件事情,而不会重新弄一个企业或品牌。

  新浪汽车:你刚才讲了一个问题,关于本土研发。其实从去年开始,合资公司在本土研发这一块,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举动,我想大众汽车集团对于中国两个合资公司在本土研发这块是怎么看待?另外在本土研发这块,大众汽车会对中国本土研发在未来的计划方面有没有一些实质性的支持和实质性的规划。

  范安德:我们在中国本土研发朗逸和新宝来,这件事情做得非常漂亮。我们会继续这样做下去,意味着在中国会有更多本土研发的产品面世。

  新浪汽车:主要是在哪个区间呢?你说大众汽车会在各个细分市场进行本土化研发吗?

  范安德:我觉得应该仍然是在我们最大的细分市场区间里。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实力已经很强了,这个实力与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的研发网络融合在一起,进入了良性的状态:一方面我们培养合资企业的研发能力,另外一方面大众汽车集团也受惠于中国本土的研发。比如在一些低成本产品研发方面,合资企业做得非常好,大众汽车集团也学到很多。

  新浪汽车:你刚才说新的产品,是不是包括三个品牌:大众汽车品牌、奥迪品牌、斯柯达品牌,我不知道新产能是不是指在南方的工厂,同时生产这三个品牌呢?还是说可能包括南京工厂和其他地区工厂;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大众在南方工厂同时生产这三个品牌,可能就得创新。

  范安德:我们打算在中国引进模块化的方式,这样就会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比如说使用相同的模块化技术的产品,放在一块生产,从而达到最佳效益。目前在新产能方面,有可能把这三个品牌的产品,同时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但是这个还没有最终决定,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新产能扩种方案取决于决策导向:如果是生产导向,可以把同一类的或者同一个技术平台的的产品放一个同一个生产线上生产;如果是技术导向,就需要按技术需求来梳理;还有一种是依靠市场和顾客需求作为导向,在某一个地区,某一类产品卖的最好,那就在这个地区生产受欢迎的产品,拉近和顾客的距离。最终会取决于决策的角度。

  新产能扩充方案决定之后,我们会再决定如何引进模块化战略,这样就能实现在不同的品牌和产品之间重新(规划)。

  新浪汽车:你刚才说有生产导向,技术导向,还有顾客需求导向。如果新工厂同时生产这三个品牌的话,它现在还没有确定到底是哪一类的导向,但是投资主体是一个障碍呢?三家合在一起,取决于两个中方合作伙伴的谈判……

  范安德:对关于新工厂的,我想今天就说到这里,在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做了决定以后,我们才会跟大家宣布。我不会自己单方面自己在这里宣布任何事情。

  新浪汽车:我想问一个关于模块化生产的问题,因为它存在潜在风险,就是一旦某个零部件出现问题,就可能变成传染式的大问题。刚才您也说了质量是最大的目标,如何控制这种风险,有没有具体的做法?

  范安德:在汽车行业,高新技术是未来的方向发展。任何高新技术的采用,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我们在推出任何一个新的技术,或新的产品之前,都要做大量的测试,目的就是减少风险。

  根据目前的技术、经验和能力,我们尽可能做到在风险控制、质量方面做到最好。这不是说我们绝对就不会出问题,而是说我们会尽可能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把风险降的最小。刚才也提到,我们的工程师们要做大量的、扎实的、细致的工作。人也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觉得各方面考虑的很细致,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尽最大的努力,降低风险。我还想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您提到我们在中国是不是太保守了。在质量方面,我们是比较保守,因为在这方面我们的控制非常严格。

  新浪汽车:这是不是也是新POLO迟迟不能上市的原因呢?

  范安德:你们也知道新POLO是在去年才在德国上市的。刚才我提到,有这么多新的产品计划,这里面就有POLO,现在先不详细讲了。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购车微信号:380691300 团购QQ群:339523925)
团购车型(必填)
团购车型(必填)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请正确填写11位手机号码
所在地区
备注

您有任何购车疑问都可以填写在这里(包括价格、保险、上牌等等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