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车厢内外温度差异尽可能利用外循环功能 车主沈先生刚买了一辆新车,突然而来的降温天气让他烦恼不已:“车玻璃总是一层雾气笼罩,用除霜功能也不起作用,打开车窗好些,但天气冷,一直开窗也不是办法。” 有沈先生这样烦恼的车主不在少数,当气温骤变时,尤其在突然降雨后,大部分封闭的车厢内部都会在车窗玻璃与前后挡风玻璃上笼罩一层雾气。有的车主采取开窗除雾法,有的车主用空调除雾法,有的车主干脆直接用抹布擦。究竟哪种方法更有效呢? 据介绍,车窗玻璃与前后挡风玻璃起霜主要因车厢内外温度差异所致,因此,想要除霜,就先要改变车厢内外温度差异。 有些车主利用除霜功能时无法达到除霜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开启车辆外循环功能,车厢与外界无法进行空气流通,车厢内部温度越来越高,最终导致玻璃起霜。 专家还强调,保持车厢内干燥,尽可能利用外循环功能给车厢换气也可以有效防止起霜,市场上的一些除霜产品也会有一定效果,它的原理是为汽车玻璃上镀一层油性薄膜,防止水汽在玻璃上凝结。 车身积满雪切勿用热水冲 车身积满雪时,专家特别强调:千万不可使用热水来冲,当热水与处在过低温度中的车漆、玻璃接触时,很有可能造成车漆与玻璃的损坏。正确的方法是:用一盆常温水冲浇前后挡风玻璃与车窗玻璃,当这些不影响视线的雪被除去后,可以先行驾车上路,随着车辆温度的升高,车身的积雪自然会慢慢融化。 专家还指出了许多车主在除雪时的一些误区:“有些车主用雨刮器来除雪非常危险。这样有可能损坏雨刮电机,也有可能损坏雨刮片。”此外,玻璃水也要选择带有防冻功能的。如果不防冻,结成冰的液体体积会增大,有可能撑坏玻璃水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轮胎适当提升胎压底盘应做定期检查 此外,轮胎与车辆底盘也是冬季车辆养护需要重视的部位。在冬季气温低的状态下,轮胎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到车辆安全。 据专家介绍,冬季车主应将轮胎的胎压适量加大。因为气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增加的胎压在轮胎冷缩之后可以填补与正常胎压的亏欠,以保证行驶安全。另外,还要定期清理轮胎夹缝里的异物,防止因为气温低导致的轮胎变脆所造成的爆胎风险。 而位于汽车底部的底盘系统在下过雪后的清理保养更为重要。由于底盘裸露,许多胶质软管会在低温情况下变脆,如果与硬物摩擦刮蹭会导致油液外漏,所以冬季应主要检查底盘是否有漏油现象。雨雪中的酸性、碱性物质可能会腐蚀底盘使之生锈,利用底盘装甲技术可有效保护车辆底盘。 冬季“滋补”油液更换要及时 气温“迫降”同时也在提醒车主不要忘了给爱车的“油液”提前进行冬季“滋补”。 冬季用润滑油注意黏度冬季更换润滑油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润滑油的黏度,不同黏度级别适用于不同环境温度,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造成汽车发动机启动困难,甚至无法启动。即便能够启动,也可能导致发动机油路不畅,机件过度磨损。如果选择润滑油的黏度过大,还会增加发动机的工作阻力,导致油耗增加。购买润滑油时,尽量到正规销售店按要求选用知名品牌的润滑油,不要一味贪图便宜,误用了假冒产品。 防冻液不可混加防冻液的使用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或者四五万公里。正常情况下,防冻液的液面高度应在最高与最低点之间。如防冻液的颜色变暗、浑浊,则说明质量下降,需更换防冻液。此外,由于防冻液在夏、秋两季的消耗量会比较大,所以在入冬前最好做一次冰点测试,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防冻液。 “很多车主发现防冻液不足时,会直接在防冻液内加入清水,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会稀释原有防冻液的浓度,降低防冻液的冰点,并且容易导致金属机件生锈。”此外,在添加防冻液时,除个别可混加的防冻液之外,千万不能同时将不同品牌性能的防冻液混合使用,以免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或气泡,降低使用效果。因此,在添加不同品牌性能的防冻液时,一定要将前次使用的防冻液彻底清除。另外,各类防冻液由于配制时的比例、成分不同,其冰点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当地的气温来选用。 玻璃水要“一水多用” “选择冬季用玻璃水,首先确定玻璃水要具备良好的清洗和防冻性能。”专家介绍说,“防冻性能作为选择的基准,应选择冰点低于当地最低温度10℃以上的玻璃水,不然会造成玻璃水被冻住、喷水壶水泵故障等问题。此外,由于北方气候的特性,车主在驾车中视线很容易受到光的折射以及雾气、静电的影响,因此,要尽可能选择具备快速融雪融冰和防眩光、防雾气和防静电功效的玻璃水。” |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