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辆背后的产能危机
上周,今年我国的第1000万辆汽车诞生,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汽车年产超千万辆的国家。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因为从工业生产上严格来说,无法准确预估出第1000万辆究竟诞生于中国哪家汽车制造企业,只能说是从产销总量上,中国已完全成了一个汽车生产以及消费的大国。
汽车强国与汽车大国之间的论战毋庸赘述,就如同对我们国家是体育强国还是体育大国的讨论一样。仅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今年全年1300万辆的产销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可怕的产能浮躁症:在整个汽车行业内,有关产能过剩的担心已经被“1000万辆”这样激动的数字所压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一切皆有可能”的声音渐渐成为主流。市场终端的反馈的确如此:从今年年中以来,几乎所有上市新车都出现了排队购买的现象,甚至类似于铃木新奥拓这样的小车也需要加价数千元才能提车,厂家在高呼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的同时却在苦于无车可供。几乎任何一辆刚到4S店的新车都即刻被狂热的消费者带走。可以看出,这种产能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个案,而是在汽车企业里普遍存在。
是否汽车产能真的就严重不足了呢?非也。年初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对汽车产能有可能过剩提出了警告,其理由是全国汽车实际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当前的汽车销量。有一种说法是超过了60%。而今年的疯狂数据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依赖政策的推动:据不完全统计,1.6升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使得目前月度销量中有70%(往年为50%左右)的新车是1.6升排量以下的车型。这样在国家利好政策支持下的“千万辆”的业绩确实有其隐忧,如果明年一旦国家确定取消这两大利好的购车政策,可能会使2010年的汽车销售数字同比今年有明显落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汽车企业均已开始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之路,但如若明年政策拉动效应放缓,甚至消失,造成消费力不能满足其工厂产能,将对中国经济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甚至会出现新一轮汽车企业倒闭潮。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步欧美后尘,令明年中国车市出现较大震荡,产能过剩的危机可能会出现。
当市场过多依赖政策利好,而非依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对市场的准确判断时,只能说明我们的汽车工业在实现了1000万的销量时,仍不能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尴尬。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网友评论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